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三十輔鎮雙墩村,總面積約15平方千米,區內有雙墩、馬大墩、三星墩、高大墩四對八大墩墓冢以及其他附屬古墓葬近50座。

六安國王陵區的發現揭開了六安國歷史的神秘面紗,真實展示了西漢六安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對研究西漢諸侯王分封制度和西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2013年3月,六安漢代王陵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 地理位置: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三十輔鎮雙墩村
  • 所處時代:西漢時代
  • 占地面積:約 15 k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類別:古墓葬
  • 編號:7-0580-2-064
  • 批准單位:國務院
歷史背景,墓群格局,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背景

2006年,安徽省考古隊在六安市三十鋪鎮雙墩村境內考古勘探,發現並列兩座西漢時期大墓。
2007年,六安漢代王陵墓地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墓群格局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總面積約15平方千米,區內有雙墩、馬大墩、三星墩、高大墩四對八大墩墓冢以及其他附屬古墓葬近50座,墓葬均分記妹趨布在丘陵上的村莊和農田之中,整體保存較為完整。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王陵墓地雙墩一號漢墓(保護大棚)和二號漢墓全景

文物遺存

2006年3月一2007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六安市文物管理局聯合對雙墩一號漢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保存完整的“黃腸題湊”葬具及漆木器、金銀箔、瑪瑙、青銅器、車馬器等珍貴文物500餘件,還發現了多種農作物果實。

研究價值

1.科學研究價值:雙墩一號漢墓為“黃腸題湊”結構,並附有車馬坑、陪葬墓、陪葬坑等,屬於西漢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根據該墓的地望、規制、出土文物和相關文獻記載綜合分析,推測此墓是六安國始封王,恭王劉慶的陵墓。樂踏嚷該墓的出土文物和六安國王陵區的發現對研究西漢諸侯王陵制度以及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2.歷史文化價值:過去對六安國的歷史研究僅見於文獻中的隻言片語,雙墩一號漢墓的考古發掘和六安國王陵區的發現填補了西漢六安國歷史的空白。出土的文字類資料,記錄了六安國的官吏體制和經濟制度。大大充實捆殃了六安國歷史的研究內容,揭開了六安國歷史的神秘面紗,真實展示了西漢六安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對研究西漢諸侯王分封制度和當時的政治兵旬肯、經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3.休閒旅遊價值:雙墩一號漢墓及六安國王陵區是重要的人文資源,不可複製、不可再生,利用得當可以持續發揮其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4.展示教育價值:雙墩一號漢墓出土的文物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代表了當時高度發達的青銅、木結構及髹漆工藝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充分展現了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超人智慧和無與倫比的創造精神,將為研究我國漢代葬制、青銅鑄造、髹漆工藝等提供寶貴的實物資料,對研究我國古代科技史、美學史具有重要的意義。雙墩一號漢墓及六安國王陵區是六安地方歷史發展的見證,是開姜辨旬府展鄉土教育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

保護措施

2007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六安漢代王陵墓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12月與2008年12月,有關部門分別在雙墩一號漢墓發掘現場和王陵區範圍邊界豎立了保護範圍標誌碑和52根建設控制地帶標誌界樁及安全防範警示牌。為推進文物保護工程建設。
2011年6月,經六安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六安漢代王尋愉煉陵管理所專熱蒸悼拘門機構成立,專司六安王陵墓地文物保護工作。
2012年10月,“六安雙墩漢代古墓‘黃腸題湊’地下室保護工程”開工建設。
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六安漢代王陵墓地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7月,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將其列入“十二五”時期全國150處大遺址保護項目。國家級總體保護規劃立項已獲批准。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旅遊信息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三十輔鎮雙墩村。
六安市人民政府——皖西大道 ——G312——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2011年6月,經六安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六安漢代王陵管理所專門機構成立,專司六安王陵墓地文物保護工作。
2012年10月,“六安雙墩漢代古墓‘黃腸題湊’地下室保護工程”開工建設。
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六安漢代王陵墓地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7月,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將其列入“十二五”時期全國150處大遺址保護項目。國家級總體保護規劃立項已獲批准。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旅遊信息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三十輔鎮雙墩村。
六安市人民政府——皖西大道 ——G312——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