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天后宮(媽祖廟)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是六堆客家最古老的媽祖廟,目前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祠廟類),不僅為六堆人士信奉媽祖之所,文化、藝術、建築方面頗具歷史價值。 六堆天后宮又稱「媽祖廟」,建於清嘉慶八年(西元1803年),道光廿八年至今曾三度整修,不僅為六堆人士信奉媽祖(主祀神為紅面媽祖)之所,亦為當年六堆組織商議軍計的主要場所(資料來源:內埔鄉公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堆內埔天后宮
- 地理位置:台灣省屏東縣內田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簡介,供奉神祇,內部介紹,什麼是六堆,交通,
簡介
六堆天后宮(媽祖廟)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是六堆客家最古老的媽祖廟,目前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祠廟類),不僅為六堆人士信奉媽祖之所,文化、藝術、建築方面頗具歷史價值。
六堆天后宮又稱「媽祖廟」,建於清嘉慶八年(西元1803年),道光廿八年至今曾三度整修,不僅為六堆人士信奉媽祖(主祀神為紅面媽祖)之所,亦為當年六堆組織商議軍計的主要場所(資料來源:內埔鄉公所)
六堆天后宮又稱「媽祖廟」,建於清嘉慶八年(西元1803年),道光廿八年至今曾三度整修,不僅為六堆人士信奉媽祖(主祀神為紅面媽祖)之所,亦為當年六堆組織商議軍計的主要場所(資料來源:內埔鄉公所)
供奉神祇
六堆天后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紅面媽祖),及其守護神千里眼、順風耳,左次間奉祀註生娘娘,右次間為福德正神,在正殿及昌黎祠間翼房為觀音廳。目前殿內仍保存許多古匾及石碑,反映出天后宮的環境及相關歷史背景,可為後人留存真實文史資料。(日治時代推行皇民化運動,廟內天后神像被毀,古物亦大量散失,十分可惜。)(資料來源:內埔鄉公所)
內部介紹
六堆天后宮格局為山門與正殿間夾拜殿,形成工字形的平面,龍柱、廟梁、屋托的凋刻都很精緻,展現了寺廟傳統建築之美;側門牆壁上的「封禁古令埔碑」是清廷頒布碑文,碑文意指禁止閩、客族群,到古令埔(現在老埤村與萬巒鄉牛角灣一帶)開墾,以保留給平埔族人耕作狩獵,碑文很有歷史價值。
六堆天后宮在文化、藝術、建築方面頗具歷史價值,目前天后宮的古匾、古碑不少,匾額計有嘉慶10年(西元1806年)「恩庇水陸」匾、鹹豐8年﹛西元1858年)「慈航普濟」匾、以及光緒年間的「與天同功」匾﹔古石碑刖廟口有嘉慶20年(西元1815年)「奉憲封禁古令埔」碑,以及立於前殿內的幾塊石碑。(資料來源:內埔鄉公所)
六堆天后宮在文化、藝術、建築方面頗具歷史價值,目前天后宮的古匾、古碑不少,匾額計有嘉慶10年(西元1806年)「恩庇水陸」匾、鹹豐8年﹛西元1858年)「慈航普濟」匾、以及光緒年間的「與天同功」匾﹔古石碑刖廟口有嘉慶20年(西元1815年)「奉憲封禁古令埔」碑,以及立於前殿內的幾塊石碑。(資料來源:內埔鄉公所)
什麼是六堆
西元1721年,台灣陷入「朱一貴之亂」,威脅到高屏客家聚落的生存時,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以保衛家鄉,抵禦外侮。由於平亂有功,獲清廷敕建忠義亭(精神堡壘),並成為高屏兩縣客家村莊的總稱。(資料來源:內埔鄉公所)
交通
從高雄鳳山出發:走台1線>過高屏橋>接和生路(屏鵝公路)往內埔>直走於台一線上>進內埔鄉中正路>屏光路右轉>T字路口學人路左轉,六堆天后宮即在轉角處,於昌黎詞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