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到村到戶

六個到村到戶

六個到村到戶”,即:結對幫扶幹部到村到戶、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教育培訓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基礎設施到村到戶,實現對扶貧對象的精準扶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個到村到戶
  • 外文名:Liuge Daocundaohu
結對幫扶到村到戶。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結合起來,組建精準扶貧工作隊,發揮好駐村幹部的積極作用。同時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對口幫扶和定點幫扶長效機制。
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擴大農戶參與和選擇扶貧項目的自主權,按時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原則,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村、種養殖戶、把扶持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產業項目上。
教育培訓到村到戶。一是加大義務教育力度,確保每個孩子按時完成學業。二是加大職業教育力度,利用教育“9+3”計畫,將中職招生向貧困家庭傾斜,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三是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加強職業教育培訓力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與時效性,通過“雨露計畫”、“陽光工程”等方式,對有勞動力的貧困對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產業化技能培訓,提高貧困民眾外出務工就業技能和農業生產技術水平,2014年確保完成培訓勞動力1000名、培訓轉移就業6000人以上。
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堅持“危險房屋鑑定到戶,改造任務落實到戶,設計圖紙提供到戶,施工技術指導到戶,補助資金撥戶到戶,竣工驗收具體到戶”的原則,按照“民眾自建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的要求,切實改善農村困難民眾基本居住條件,2014年確保完成1000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真正讓困難農戶受益。
生態移民到村到戶。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科學規劃選點,集中安置生態環境脆弱、生活條件落後、石漠化嚴重、交通不便深山區、石山區的貧困農,堅持尊重民眾自願的原則,確定移民搬遷對象,2014年確保完成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搬遷723戶3163人。
基礎設施建設到村到戶。以“四在農家 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和小康寨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結對幫扶到村到戶,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結合起來,組建同步小康工作隊,發揮3萬名駐村幹部的積極作用。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對口幫扶和定點幫扶長效機制。
產業扶持到村到戶,要根據民眾意願選擇項目,實行規劃到村、項目到戶、增收到人,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村、種養戶,把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產業項目上。
教育培訓到村到戶,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著力培養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示範帶頭人、科技種植養殖能手、農民經紀人。
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視家庭收入情況、人員構成,合理確定改造面積和資金投入,逐村逐戶建立檔案,讓困難農戶真正受益。
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要堅持農民自願、先易後難、突出重點、鼓勵探索的原則,積極穩妥,穩紮穩打,讓每一戶搬遷民眾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
基礎設施到村到戶,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畫為抓手,加快建設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推動基礎設施向鄉鎮以下延伸。
與此同時,貴州還將繼續推動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完善省負總責、市州統籌、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持到戶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貧困縣重點考核扶貧開發成效,繼續實施“摘帽不摘政策”激勵措施;切實做好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探索重大扶貧專項、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資金競爭性分配方法,扶貧項目審批權原則上下放到縣,實行專項扶貧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保證扶貧投入真正用於貧困人口,切實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