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之灸,經外奇穴名。出自《中國針灸學》。別名胃病六之灸,六華灸。位於背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1.5寸之線上,與第7、8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與第9、10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與第11、12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即由足太陽膀胱經的“膈俞”2穴、“肝俞”2穴、“脾俞”2穴組成,計6穴。膈俞分布有第7或第8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7胸神經後支外側支;肝俞分布有第9或第10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9胸神經後支外側支;脾俞分布有第11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11胸神經後支外側支。主治胃擴張,胃痙攣,胃癌,腸炎,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膈肌痙攣,喘息,胸膜炎等。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基本介紹
- 別名:胃病六之灸,六華灸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 出處:《中國針灸學》
- 主治:胃擴張,胃痙攣,胃癌等
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附註,相關論述,
定位
位於背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1.5寸之線上,與第7、8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與第9、10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與第11、12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即由足太陽膀胱經的“膈俞”2穴、“肝俞”2穴、“脾俞”2穴組成,計6穴。
解剖
膈俞在斜方肌下緣,有背闊肌、最長肌;有第7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分布有第7或第8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7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肝俞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9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分布有第9或第10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9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脾俞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11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分布有第11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11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胃擴張,胃痙攣,胃癌,腸炎,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膈肌痙攣,喘息,胸膜炎等。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1寸,膈、肝俞不宜深刺,局部脹痛感,留針20分鐘;灸5-15壯,或溫灸10-2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膈肌痙攣,胸脅痛,膽道感染,肝炎,淺表性胃炎等。
附註
對於慢性胃病,臨床每多用米(麥)粒灸灸之。
相關論述
《中國針灸學》:“六之灸,膈俞二穴、肝俞二穴、脾俞二穴,共六穴,名六之灸。各灸七壯至十五壯。主治胃擴張、胃痙攣、胃癌、腸炎、食慾減退、消化不良、橫膈膜痙攣、喘息、胸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