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市場活動

公開市場活動,是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有價債券—國庫券和債券。當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活動時,它是與銀行或企業進行交易,但不與政府進行交易。即公開市場活動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中央銀行憑藉自己的資金實力,在公開市場買進或賣出各種有價證券,從而增加和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以達到控制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的目的,這種活動有防禦型和進攻型兩種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開市場活動
  • 外文名: open market operations
  • 活動主要角色:中央銀行
  • 指的是:央行在金融市場上買或賣有價證券
  • 目的:達到控制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
  • 活動所分方式:防禦型和進攻型
公開市場業務的作用,公開市場業務的優點,公開市場業務的局限性,

公開市場業務的作用

1.控制貸款規模和貨幣供應量。
在公開市場買賣有價證券,是中央銀行影響金融市場狀況的有效手段。當經濟出現蕭條,金融市場上資金比較匱乏時,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買進有價證券,實質是注入一筆基礎貨幣,商業銀行在新增準備金的同時也增加了對企業的放款,其結果必然是信用規模的擴大和貨幣供應量的多倍增加。反之,在金融市場貨幣過多,通貨膨脹抬頭時,中央銀行可以出售有價證券以減少商業銀行的準備金,使商業銀行減少或收回貸款,貨幣供應量也相應減少,從而使通貨膨脹勢頭得到控制,經濟趨於穩定。
2.對利率水平利率結構的直接影響。 公開市場業務通過變動貨幣供應量會改變利率水平,這是一種間接影響。但實際上,公開市場業務還具有直接影響利率水平的能力,當中央銀行在市場上大量購進有價證券,會使證券的需求額上升,從而推動有價證券上漲,利率則下降。由於利率下降對借款和消費的刺激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擴張政策的實現。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不同期限的證券,可以直接改變社會公眾對不同期限證券的需求額,而使利率結構發生變化,這種作用是其它政策工具所不具備的。
3.與再貼現率政策相輔而行。 公開市場業務與再貼現率政策的配合使用,往往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政策效果。例如,當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時,商業銀行因擁有一定數額的超額準備而不依賴中央銀行的融通,使貨幣政策難以奏效。此時若中央銀行以公開市場業務相佐,在市場上賣出證券,則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必然減少,緊縮目標得以實現。由於兩者相互配合比使用單一的工具效果更為顯著,許多國家都十分注意它們的相互配合運用。

公開市場業務的優點

1.公開市場業務可以通過買賣有價證券把商業銀行的準備金控制得當,這方面的作用較之其它工具更為有效。
2.公開市場業務能夠進行主動性的操作,使其效果無論在質上或在量上均達到中央銀行預期達到的目標,而不象再貼現率政策那樣,處於被動地位。
3.公開市場業務可以按較少的規模和較小的步驟操作,使中央銀行能夠準確地調整準備金,且不會象存款準備率政策那樣,產生過於猛烈的影響。
4.公開市場業務可以進行經常性、連續性的操作,具有較強的伸縮性,因而是中央銀行進行日常調整的比較理想的工具。
5.公開市場業務具有很強的逆轉性,能夠根據市場情況的突然變化,迅速作反方向的操作。
1.公開市場業務可以通過買賣有價證券把商業銀行的準備金控制得當,這方面的作用較之其它工具更為有效。

公開市場業務的局限性

公開市場業務雖然具有許多優點,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局限性。
1.公開市場業務因操作較為細微,所以對大眾預期的影響和對商業銀行的強制影響均較弱。
2.公開市場的隨時發生和持續不斷,使其預告性效果不大。
3.各種市場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種民間債券的增減變動,可能減輕或抵銷公開市場業務的影響力。
4.公開市場業務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商業銀行和社會公眾的配合,因為交易的成立要取決於雙方的意願。
再貼現政策存款準備金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被喻為“三大法寶”。它們的作用是控制和調節貨幣和信貸的總量,又被稱為一般性貨幣政策,或總量性貨幣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