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醫師應試指導(上下冊)

公衛醫師應試指導(上下冊)

《公衛醫師應試指導(上下冊)》是2006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導專家組。

基本介紹

  • 書名:公衛醫師應試指導(上下冊)
  • 作者: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導專家組
  • ISBN:9787810727396
  • 頁數:1305
  • 定價:130.00元
  • 出版社: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1
  • 副標題:2006年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我國於1999年11月正式舉行了首次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這標誌著我國醫師資格考試制度的建立,使我國醫師隊伍的規範化管理躍上了新台階。
執業醫師考試的範圍廣,內容多,為幫助考生在繁忙的臨床實踐期間能更有效地複習,使考生通過複習不僅僅是重新回憶遺忘的知識,更能溫故知新,體會醫師的執業要求,衛生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於1999年委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和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組織國內各類醫學院校(包括地方院校、軍隊院校)100多位專家,根據衛生部頒布的《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編寫了《國家執業醫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導》系列叢書。該書的特點是: 以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為依據、以規劃教材為基礎、以臨床能力為重點,側重於知識、理論的綜合運用。本書編寫過程中,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指導下,專家們多次審核全書內容,保證了該書的科學性、適用性及權威性。為與醫師資格考試的門類相一致,這套圖書也相應分為《臨床醫師(助理醫師)應試指導》、《口腔醫師(助理醫師)應試指導》及《公衛醫師(助理醫師)應試指導》6本。
經過三年醫師資格考試的實踐,在多次考生座談會上,凡用過這套應試指導的考生均感到獲益匪淺,一致予以好評,並認為今後在做低年住院醫師期間,本書仍會對他們有所幫助。
為了更好的適應我國加入WT0以後的新形勢,體現衛生服務對醫師的要求,面向WH0等國際組織提出的21世紀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發揮醫師資格考試對醫學教育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正確導向作用,融匯三年考試積累的經驗,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於2001年12月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家執業醫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進行了全面的修訂, 《大綱》進一步突出了對醫師綜合素質的要求,強調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以人為本、依法行醫的觀念,強調臨床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注重套用,強化對執業醫師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綜合的考核。為了適應新《大綱》的要求,滿足廣大考生的需要,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又委託出版社組織相關專家對《國家執業醫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導》系列叢書進行了相應的更新與補充,以更全面、準確反映考試所要求的知識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基礎醫學綜合
第一篇生物化學
第一單元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單元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第三單元酶
第四單元糖代謝
第五單元生物氧化
第六單元脂類代謝
第七單元胺基酸代謝
第八單元核苷酸代謝
第九單元遺傳信息的傳遞
第十單元蛋白質生物合成
第十一單元基因表達調控
第十二單元信息物質、受體與信號轉導
第十三單元重組DNA技術
第十四單元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第十五單元血液生化
第十六單元肝膽生化
第十七單元維生素
第二篇生理學
第一單元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單元血液
第三單元血液循環
第四單元呼吸
第五單元消化和吸收
第六單元能量代謝和體溫
第七單元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單元神經系統的功能
第九單元內分泌
第十單元生殖
第三篇醫學微生物學
第一單元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單元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第三單元細菌的生理
第四單元消毒與滅菌
第五單元噬菌體
第六單元細菌遺傳與變異
第七單元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第八單元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第九單元病原性球菌
第十單元腸道桿菌
第十一單元弧菌屬
第十二單元厭氧性桿菌
第十三單元棒狀桿菌屬
第十四單元分枝桿菌屬
第十五單元放線菌屬和奴卡菌屬
第十六單元動物源性細菌
第十七單元其他細菌
第十八單元支原體
第十九單元立克次體
第二十單元衣原體
第二十一單元螺旋體
第二十二單元真菌
第二十三單元病毒的基本性狀
第二十四單元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第二十五單元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
第二十六單元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七單元腸道病毒
第二十八單元肝炎病毒
第二十九單元蟲媒病毒
第三十單元出血熱病毒
第三十一單元皰疹病毒
第三十二單元反轉錄病毒
第三十三單元其他病毒
第三十四單元亞病毒
第四篇醫常免疫學
第一單元緒論
第二單元抗原
第三單元免疫器官
第四單元免疫細胞
第五單元免疫球蛋白
第六單元補體系統
第七單元細胞因子
第八單元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九單元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及其編碼分子
第十單元免疫應答
第十一單元黏膜免疫系統
第十二單元免疫耐受
第十三單元抗感染免疫
第十四單元超敏反應
第十五單元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十六單元免疫缺陷病
第十七單元腫瘤免疫
第十八單元移植免疫
第十九單元免疫學檢測技術
第二十單元免疫學防治
第五篇藥理學
第一單元藥物效應動力學
第二單元藥物代謝動力學
第三單元膽鹼受體激動藥
第四單元抗膽鹼酯酶藥和膽鹼酯酶復活藥
第五單元M膽鹼受體阻斷藥
第六單元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第七單元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第八單元局部麻醉藥
第九單元鎮靜催眠藥
第十單元抗癲癇藥和抗驚厥藥
第十一單元抗帕金森病藥
第十二單元抗精神失常藥
第十三單元鎮痛藥
第十四單元解熱鎮痛抗炎藥
第十五單元鈣拮抗藥
第十六單元抗心律失常藥
第十七單元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藥物
第十八單元抗心絞痛藥
第十九單元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第二十單元抗高血壓藥
第二十一單元利尿藥
第二十二單元作用於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藥物
第二十三單元組胺受體阻斷藥
第二十四單元作用於呼吸系統的藥物
第二十五單元作用於消化系統的藥物
第二十六單元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第二十七單元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
第二十八單元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
第二十九單元β內醯胺類抗生素
第三十單元大環內酯類及林可黴素類抗生素
第三十一單元氨基苷類抗生素
第三十二單元四環素類及氯黴素
第三十三單元人工合成抗菌藥
第三十四單元抗真菌及抗病毒藥
第三十五單元抗結核病藥
第三十六單元抗瘧藥
第三十七單元抗惡性腫瘤藥物
第二部分醫學人文綜合
第一篇醫學心理學
第一單元緒論
第二單元醫學心理學基礎
第三單元心理衛生
第四單元心身疾病
第五單元心理評估
第六單元心理治療
第七單元醫患關係
第八單元患者的心理問題
第二篇醫學倫理學
第一單元倫理學與醫學倫理學
第二單元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與規範
第三單元醫療活動中的人際關係倫理
第四單元臨床診療倫理
第五單元臨終關懷與死亡的倫理
第六單元公共衛生倫理
第七單元醫學科研倫理
第八單元醫學新技術研究與套用倫理
第九單元醫務人員的醫學倫理素質的養成與行為規範
第三篇衛生法規
第一單元執業醫師法
第二單元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
第三單元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單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第五單元愛滋病防治條例
第六單元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
第七單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第八單元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細則
第九單元職業病防治法
第十單元公共場所衛生場所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第十一單元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第十二單元生活飲用水衛生
第十三單元藥品管理法
第十四單元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第十五單元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
第十六單元精神衛生法
第三部分臨床醫學綜合
第一篇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單元支氣管哮喘
第三單元肺炎
第四單元肺結核
第五單元肺癌
第二篇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高血壓
第二單元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第三單元心臟瓣膜病
第三篇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
第二單元肝臟疾病
第三單元胰腺疾病
第四單元腸道疾病
第四篇泌尿、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腎小球疾病
第二單元泌尿男性生殖器感染
第三單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
第五篇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正常妊娠
第二單元病理妊娠
第三單元妊娠合併症
第四單元分娩期併發症
第五單元異常產褥
第六單元女性生殖系統炎症
第七單元女性生殖器官腫瘤
第八單元生殖內分泌疾病
第六篇血液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貧血
第二單元白血病
第三單元輸血
第七篇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第二單元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第三單元單純性甲狀腺腫
第四單元糖尿病
第八篇神經、精神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腦血管疾病
第二單元精神分裂症
第三單元心境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
第四單元神經症及癔症
第九篇運動系統疾病
骨折
第十篇兒科學疾病
第一單元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第二單元遺傳性疾病
第三單元感染性疾病
第四單元結核病
第五單元消化系統疾病
第六單元呼吸系統疾病
第七單元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十一篇傳染病
第一單元病毒性肝炎
第二單元腎綜合徵出血熱
第三單元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四單元傷寒
第五單元細菌性痢疾
第六單元霍亂
第七單元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第八單元瘧疾
第九單元血吸蟲病
第十單元愛滋病
第十二篇性傳播疾病
第一單元淋病
第二單元梅毒
第三單元生殖道病毒感染
第四單元尖銳濕疣
第十三篇其他
第一單元無菌技術
第二單元外科感染
第三單元創傷處理原則
第四單元乳房疾病
第五單元中毒
第四部分公共衛生綜合
第一篇流行病學
第一單元緒論
第二單元疾病的分布
第三單元描述性研究
第四單元佇列研究
第五單元病例對照研究
第六單元流行病學實驗研究
第七單元篩檢
第八單元偏倚及其控制
第九單元病因與因果關係推斷
第十單元預防策略
第十一單元公共衛生監測
第十二單元傳染病流行病學
第十三單元暴發調查
第十四單元性傳播疾病及愛滋病
第十五單元病毒性肝炎
第十六單元肺結核
第十七單元感染性腹瀉
第十八單元醫院感染
第二篇衛生統計學
第一單元概論
第二單元定量資料的統計描述
第三單元總體均數的估計和假設檢驗
第四單元方差分析
第五單元分類資料的統計描述
第六單元二項分布與Poisson分布及其套用
第七單元x2檢驗
第八單元秩和檢驗
第九單元回歸與相關
第十單元統計表和統計圖
第十一單元統計設計
第十二單元醫學常用人口統計與疾病統計指標
第十三單元壽命表
第十四單元生存分析
第三篇衛生毒理學
第一單元衛生毒理學基本概念
第二單元化學毒物的生物轉運
第三單元化學毒物的生物轉化
第四單元影響毒作用的因素
第五單元化學毒物一般毒作用
第六單元外源化學物致癌作用
第七單元化學致突變作用
第八單元化學毒物生殖和發育毒作用
第九單元管理毒理學
第四篇環境衛生學
第一單元緒論
第二單元環境與健康的關係
第三單元大氣衛生
第四單元水體衛生
第五單元飲用水衛生
第六單元土壤衛生
第七單元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第八單元環境污染性疾病
第九單元住宅與辦公場所衛生
第十單元公共場所衛生
第十一單元城鄉規劃衛生
第十二單元環境質量評價
第十三單元家用化學品衛生
第五篇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第一單元緒論
第二單元勞動過程的心理與生理變化
第三單元職業工效學原理與套用
第四單元毒物與職業中毒
第五單元粉塵與肺塵埃沉著病
第六單元物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第七單元職業性致癌因素與職業性腫瘤
第八單元婦女職業衛生
第九單元農業職業衛生
第十單元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控制
第六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第一單元宏量營養素與能量
第二單元礦物質
第三單元維生素
第四單元植物化學物
第五單元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第六單元特殊人群營養
第七單元營養與營養相關疾病
第八單元公共營養
第九單元食品污染及其預防
第十單元各類食品的衛生及管理
第十一單元食物中毒及其預防
第十二單元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第七篇婦女保健學
第一單元婦女保健概論
第二單元女童保健
第三單元青春期保健
第四單元婚前保健
第五單元孕產期保健
第六單元節育保健
第七單元圍絕經期保健
第八單元婦科常見病防治
第八篇兒童保健學
第一單元體格生長發育
第二單元神經心理發育
第三單元合理營養
第四單元免疫規劃
第五單元心理衛生
第六單元兒童各年齡期保健
第七單元兒童保健服務措施
第八單元意外傷害
第九篇學校/兒童少年衛生學
第一單元兒童少年衛生學緒論
第二單元兒童少年生長發育
第三單元影響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因素
第四單元生長發育調查與評價
第五單元兒童少年心理衛生
第六單元兒童少年健康監測與常見病預防
第七單元體育鍛鍊與健康
第八單元教育過程衛生
第九單元學校建築和設備衛生
第十單元學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
第十一單元學校衛生監督
第十篇社會醫學
第一單元緒論
第二單元醫學模式
第三單元社會因素與健康
第四單元社會醫學研究
第五單元社會衛生狀況與社會衛生策略
第六單元健康管理
第七單元生命質量評價
第八單元社區衛生服務
第九單元社會病的預防與控制
第十單元衛生服務評價
第十一篇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第一單元概論
第二單元健康相關行為
第三單元健康傳播
第四單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計畫設計
第五單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畫的實施
第六單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評價
第七單元重要場所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第八單元重點公共衛生問題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