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略步兵學校,亦稱“紅軍第二步兵學校”。為紀念紅軍第3軍軍長黃公略而得名。1933年10月17日,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七期改編而成。校址在江西雩都(今於都)。主要訓練紅軍連排幹部。
公略步兵學校,亦稱“紅軍第二步兵學校”。為紀念紅軍第3軍軍長黃公略而得名。1933年10月17日,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七期改編而成。校址在江西雩都(今於都)。主要...
全校1500餘人,設政治營和參謀營,學員主要是連排幹部。共辦兩期。1934年10月,與中央紅軍大學、公略步兵學校、特科學校合併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 [1] ...
這個學校按當時編制,序列為紅軍第二步兵學校。不久,為紀念在戰鬥中壯烈獻身的紅三軍軍長黃公略而被命名為紅軍公略步兵學校。該校設在於都縣城昌村國小(現城關國小...
戴潤生,江西吉水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公略步兵學校連指導員,第一軍團隨營學校政治教員、團政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曾決定,在中央蘇區設定公略縣,將中國工農紅軍第2步兵學校命名為公略步兵學校。毛澤東在其著名詩詞《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中寫道“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