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資本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及其規模研究

《有資本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及其規模研究》是劉震所寫的理論經濟學博士畢業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資本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及其規模研究
  • 作者:劉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劉震著
導師
吳棟指導
學科專業
理論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清華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公有資本 公有制 經濟規模 市場經濟
館藏號
F014
館藏目錄
2009\F014\1

中文摘要

本論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研究並闡述了公有資本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同時建立了包含公有資本收益的經濟成長模型,對公有資本的最優規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本文詳細論述了公有產權和私有產權雙強發展的趨勢和規律。通過對於公有產權和私有產權的起源和發展的回顧,指出混合的產權制度是現代社會的必然選擇,同時指出公有產權與私有產權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併兼具外在的對立性,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流動。 其次,本文在闡述資本具有生產性、趨利性和稀缺性等特點的基礎上,指出公有資本具有過渡特性,是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過渡為生產資料的公共占有之間的必經的一個階段。本文指出公有資本在兩方面能夠有效地解決私有制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問題:第一、調節收入分配,減少貧富差距;第二、通過引入公有資本,使得政府能夠把一部分社會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公共消費和公共投資提高邊際和最終消費率,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最後通過一個兩部門模型,運用靜態分析的方法得出公有資本和私有資本共存這一模式優於其他模式。 在此基礎上,本文運用“資本約束線”的概念,定性地分析出公有資本的最優規模應該位於社會總產出曲線與資本約束線相切的那一點。同時,通過對構建的含有公有資本收益的經濟成長模型的分析,本文得到了公有資本最優規模的理論公式。本文的研究表明,公有資本的最優規模與平均稅率成反比,與公有資本的產出彈性成正比。並根據我國實際數據和學者的研究,合理假定了模型的參數,計算得到我國公有資本的最優規模。 最後,本文研究了保障公有資本實現最優規模的制度安排,同時闡述了“公有制為主體”的理論涵義及其與公有資本的關係。 本文的工作對於更加明確地認知公有資本的發展規律,科學地把握公有資本的規模以及更為高效地運用公有資本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