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很自然村

公很自然村

公很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勐鎮公很村,屬於壩區。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2戶,有鄉村人口266人,其中農業人口266人,勞動力1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1.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06.00元。

公很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勐鎮公很社區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勐勐鎮東邊,距離村委會0.50公里,距離鎮0.3公里。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海拔1,065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很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勐鎮公很村
  • 面積:0.44 km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000毫米
  • 人口數量:266(2011年)
  • 耕地面積:268.50畝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

自然資源

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73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畝,其中養殖面積11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1戶通自來水,有2戶飲用井水。有61戶通電,有6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50.82%);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
全村共擁有機車12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8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6.6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26.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0畝。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61戶,共有鄉村人口253人,其中男性125人,女性128人。其中農業人口253人,勞動力160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2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委會衛生所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沒有公廁,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8.4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98.40畝。有固定資產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沒有設黨小組,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女黨員2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原政府小路(城東幼稚園旁岔路前行約100米)的路段,因資金匱乏,水泥硬板路還沒有建設,文化活動場地狹窄。村容村貌方面:村莊內外積存的垃圾,沒有規範的垃圾傾倒點,村內環境衛生及村莊綠化工程需進一步加強和改善。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需求。以加快發展為主線,以促進增收為核心。鞏固1個優勢(水稻種植),培育2個支柱產業(畜禽養殖、林果種植),發展3個新興產業(交通運輸、農產品加工業和傣族特色文化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1.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4.50萬元,畜牧業收入29.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3頭,肉牛5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3.81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8.20萬元,工資性收入2.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0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
公很自然村
繡花鞋加工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 ,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加工,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加工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城關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雙江實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4.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4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