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勐勐鎮 ,地處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00 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1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公很社區
- 所屬地區: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地理位置: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勐勐鎮
- 人口:3107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東鄰自來水廠,南鄰公佷東路,西鄰南勐河大橋,北鄰部隊營防。轄 千冒 、下城 、鐵廠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797 戶,有鄉村人口3107人,其中農業人口 3107人,勞動力 178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525人。全村國土面積7.50平方公里,海拔 1,065.00米,年平均氣溫 20.00 ℃,年降水量 1,000.00 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5,217.59 畝,人均耕地1.67畝,林地5,916.00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019.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848.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養殖 為主。(截止2007年底)
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217.59畝(其中:水田1,826.60 畝,旱地 3,390.99 畝),人均耕地 1.67 畝,主要種植 稻穀、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 5,916.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12.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32 畝,主要種植 葡萄、青棗、人參果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15.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115.0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 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797戶通自來水,有 8 戶飲用井水。有797 戶通電,有 728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5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95 %和98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7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18戶(分別占總數的 100%和 54 %)。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 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9輛,拖拉機8輛,機車21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26.60 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826.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58 畝。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6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63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沒有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鋼混結構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6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53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葡萄、青棗、人參果 ,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87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7%。該村發展葡萄、青棗、人參果特色產業,專業合作組織 1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100人 。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 797 戶,共鄉村人口 3107 人,其中男性 1419 人,女性 1688 人。其中農業人口 3107 人,勞動力 1789 人。該村以傣、拉祜族為主(是傣、拉祜族混居地),其中 傣 族 1474 人,拉祜 族 52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0.01 %,享受低保 83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1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個,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國小 1所,校舍建築面積 3,78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6 人,在校學生180人,距離 鎮中學6.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1人,其中小學生284人,中學生107 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9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7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70人,少數民族黨員47人,其中男黨員122人、女黨員48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千冒、公很、鐵廠等11個村民小組。村內有11各婦女組織,11個治安聯防隊。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