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公平墟,位於湖南耒陽市南32公里處,有耒陽市南大門之稱。東臨黃市鎮蔡倫竹海風景區,西與太平墟相鄰,南與永興縣交界,北與
小水鋪接壤,交通極為便利,107國道、京珠高速、京廣鐵路、武廣高鐵穿過全境,1935年建有公平墟車站(四等火車站)。鎮政府駐公平墟,1950年屬十四區,1956年建鄉,1958年改為公平墟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撤鄉建鎮,1995年撤區並鄉時,原白露鄉併入
公平鎮,現總面積107.5平方公里。
歷史
公平墟場在耒陽較為著名,但歷史上並不公平。清嘉慶末年,曾以橫嶺為墟場,因地保欺市,強收落地稅,墟場改設於離橫嶺一公里的東茅皂,面積3000多平方米,農曆逢四、九開墟。除附近民眾、商販外,郴州、桂陽、永興等地不少商販也來趕墟。因地處交通要道,歷來為鹽商挑必經之地。民國六年(1917),上堡粵鹽稅務局在此設立分卡;民國廿一年(1932),在此設立鹽務派出所。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十七年(1928)二月十五日,朱德親率湘南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主力進入耒陽公平墟,當天晚上,朱德在墟場召開民眾大會,號召貧苦農民起來革命。四鄉的農民民眾扶老攜幼、打著燈籠火把來墟場參加大會。朱德在會上發出號召: “農民弟兄們:我們工農革命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是專打土豪劣紳和反動派的,是來支持大家起來暴動的,我們的目標就是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分田地、實現土地革命。歡迎大家參加工農革命軍!” 話音剛落,當場就站出四五十名青年農民,要求參加工農革命軍。
二月底,耒陽暴動後,湘南起義軍撤離城區轉移,經過小水鋪時遭地主武裝襲擊失利,朱德總結教訓重估形勢,立即率領工農革命軍和部分農軍,於當晚退至公平墟以南的排風閣,然後佯裝向郴州方向移動,以迷惑敵人。走了一陣,忽然轉折向東,經大河灘過河,退到夏塘。 公平墟還是“一縣兩署”的談判地:民國七年(1918)五月上旬,南北軍閥對峙耒陽。六月十五日,南北軍代表在公平墟談判,雙方簽訂停戰協定:北軍在縣城設立縣署,南軍在上堡街設立縣署,實行南北分治,橫徵暴斂,勒索人民,有一聯曰:一縣兩署分南北;千方百計要東西。民國廿四年(1935)年起,粵漢鐵路、衡郴公路修建,從公平墟東西兩側通過,並於1935年建有公平墟車站(現為四等火車站),故公平墟更趨繁榮。在此時期還發生“少帥漢卿遺車禍”的故事。 民國廿六年(1937)12月25日,“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軟禁郴州前,從衡陽渡過湘江,在衡郴省道路面平車速快,不久就駛入耒陽境內,張學良將軍心手發癢,從司機手中接過方向盤駕駛車輛。在過耒陽縣公平墟、永興縣交界處黑虎口時,剛好有一列火車出耒陽站往郴州方向轟鳴而去。少帥漢卿一時興起,掛鐺加速與火車賽跑。不料路旁晃出一挑柴火擔子的農民,躲閃不及,被汽車連擔子帶入一齊撞倒,張將軍已剎車,趕緊下車察看。農民僅右腿有點輕微擦傷。最後張學良將軍讓副官給了這個農民30元錢,車隊快速離開耒陽朝郴州而去。
解放後五十年代初,公平墟發展緩慢,以墟場為例,墟場僅有坐商18戶,行棧3戶,攤販94戶,資金49.5萬元,上市交易品種500種,後每墟成交額下降為1.2萬元。改革開放後的1980年又恢復到5萬元。1988年,上市交易品種350種,每墟上市大宗農副產品有黃花菜、苧麻、乾辣子、紅薯粉皮、豆製品、茶油、烤菸、仔豬、耕牛,上市人數10000餘人,成交額10萬元左右。至1990年成交額1000萬元以上。此外公平墟車站也逢農曆二、七開墟。
文化底蘊
公平墟還是佛教勝地,始建於清順治六年(1649)的雲山天中寺就坐落在公平墟,為耒陽四大古剎之一。此外公平墟還是中國共產黨發行首張紙幣-勞動券的發現地之一:1983年9月,耒陽縣黨史辦主任陳列菊在公平墟茅家坪一位羅老漢家裡,以黨史辦的名義花六元錢徵集到兩張中國共產黨發行最早的紙幣-勞動券,一張面值一元、一張面值二角。兩張勞動券設計很有特色,一元面值的勞動券的正面是一圈花紋環繞著、花紋長12厘米、寬7.5厘米,左右上角印有“壹”字,左右下角印有“元”字,兩端印有馬克思、列寧畫像,中間用草書字型印有劉泰、徐鶴、李樹一的簽名,下面印有“中華蘇維埃元年印”。背面蓋有“耒陽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之印”,印章直徑10厘米,蓋印處並用墨筆編有號碼。面值二角的勞動券與面值一元的相比,無多少區別,只是面值數額不同而已。這兩張勞動券目前收藏在北京中央軍事博物館,其中面值二角的勞動券目前僅發現一張,為世界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