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公安縣懷古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處:《杜工部集》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公安縣①懷古
野曠呂蒙營②,江深劉備城③。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④。
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⑤。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公安縣:地名,屬於湖北省。
②呂蒙營:東吳大將軍呂蒙曾駐軍公安一帶,與蜀軍對峙。吳大帝封呂蒙為孱陵侯,呂蒙營即蒙所屯兵處,在公安縣北二十五里。
③劉備城:三國蜀先主劉備曾為漢左將軍荊州牧,鎮油江口(故址在公安縣西),即居此城,時人號為“左公”,故名其城為公安。這兩句是:詩人到一馬平川、江深水闊的公安縣,回憶律棗,臆嘆不已。
④與雲平:風浪高與雲齊。
⑤灑落:不受拘束。這句說劉備待關羽、張飛誼同兄弟,得孔明歡如魚水,君臣契合,臣在君前不感到拘束。飛騰戰伐名:說呂蒙是當時聲播四方的良將。
⑥維舟:繫舟。是說在江邊繫舟嘹望,即景生情,憶古撫今,只有含情長嘆。
白話譯文
此地空曠,原是呂蒙的營地;江深流急,劉備又在此築過堅城。
天寒而時日漸短,風起則浪與雲平。
劉備孫權的君臣們都瀟灑磊落,互相契合,終於戰功顯赫,飛黃騰達,天下聞名。
我繫船在這前面的水邊,憑弔往事,不禁一聲長嘯,發出思古之幽情。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秋,杜甫由江陵移居公安。八月,吐蕃分兵寇靈武、邠州、京師戒嚴。這首詩是秋天的晚上作者在湖北省公安縣的舟中所作。
唐代封建社會,自經“安史之亂”,便由一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階段轉入到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杜甫是這個時代的親身經歷者。他在公安縣小住時,雖然安史之亂已經平定,但藩鎮割據的局面也已形成,北方還有吐蕃、回紇的侵擾。就是杜甫過了五年平靜生活的四川,中間也曾遇到成都少尹徐知道的一場叛亂。後來由於杜甫的好友、劍南節度使嚴武之死,他終於離川東下,在荊楚(湖北、湖南)一帶的公安縣住了一段時間。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為懷古而作,所以首先提出與公安縣有歷史關係的兩個古人——呂蒙和劉備。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合破曹操。戰爭結束,“周瑜為南郡(漢置,郡治江陵,吳移治公安)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滿刺州數郡。”(《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注引《江表傳》)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便要用武力奪取,任其事者為呂蒙。呂蒙趁蜀將關羽伐魏之機,奇襲南郡。事後,孫權以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也治公安。這是幾百年前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早就過去了。如今只剩得“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營已不在,只有遺址,所以說是“野曠”;城在江邊,所以說是“江深”。這是首聯,是寫“古”。
下面接著寫景:“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這副頷聯,上句寫時,下句寫地。這時正是冬天,夜長晝短,才見旭日東升,忽又夕陽西下,好像有人催著似的。“催”字用得好,極見作者鍊字功夫。詩人這時正坐在江邊的小船上,面對風急天高、波濤洶湧的景色,不禁感慨系之。“與雲平”,極言浪高。杜詩《秋興八首》之一有句云:“江間波浪兼天涌”。清人錢謙益箋註:“江間洶湧,則上接風雲。”這也可以作為“波浪與雲平”的註腳。頸聯“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是承首聯的:上句指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下句指呂蒙擒關羽的戰功。首聯說的是“古”,此聯說的是“懷”,說古處接“景”(寒天、風浪),說懷處接“情”:所以尾聯寫出了“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兩句。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中的情包含了兩層意思。首先是“思古之幽情”。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非同等閒。劉備三顧茅廬,孔明隆中決策。劉備臨終時,托諸葛亮以後事。其次是“諷今之隱情”。唐代的李光弼、郭子儀就是像呂蒙那樣的名將,可惜他們不遇明主。唐代宗寵信魚朝恩、程元振,李、郭同受其害。所以他們雖然都有“飛騰戰伐”之名,仍然不能取得全國安定團結的局面,這是詩人引以為恨的。由弔古傷今而託古諷今,這首詩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見的。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學者黃生:“章法最整。”(《唐宋詩醇》)
清代古文學家張謙宜:“八句通用錯對,一二呼五六,三四呼七八。此法本妙,卻不易學,扭捏太甚,便支離不通。“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到此地適會此景,故陡接不覺其隔。”(《繭齋詩談》)
清代詩人沈德潛:“灑落”二字,形得君臣歡如魚水意思出。結松。”(《唐詩別裁》)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