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倫理學(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公共管理倫理學(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公共管理倫理學》是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康之。

基本介紹

  • 書名:公共管理倫理學
  • 作者:張康之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
  • 定價:28 元
  • ISBN:9787300048482 
  • 相關學科:公共管理倫理學
  • 語種:漢語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資助項目成果之一。
本書是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助項目成果之一。
本書內容包括:公共管理倫理學的產生、提出,公共管理中的倫理關係,公共管理倫理中的倫理規定,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存在、責任義務以及對責任義務的論述,公共管理者的德性、道德行為選擇等等。
本書所涉及的每一個公共倫理方面的問題都是以一個具體的機構、部門或人員作為藍本,因此具有較高的實踐意義和可操作性。

圖書目錄

前 言
在2001年“五一”期間我回國探親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劉晶同志約我為MPA寫一本關於倫理學方面的教材,我遲遲沒有動筆。因為,這門學科尚未成熟到可以編寫教材的程度,直到2002年5月,我才在出版社的一再催促下開始這本書的寫作。由於時間非常緊迫,未能廣泛蒐集和參閱資料。必須承認,這本書是在倉促之間寫成的,各方面部缺乏斟酌,交付出版,心中 惴惴不安,惟恐怠慢了讀者。但是,再一想,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個批判的靶的,也是值得的。在這裡需要感謝劉晶同志的一再催促,我之所以能夠動筆寫這本書,也是為劉晶同志的敬業精神所感動。
創辦中國的MPA
大概在1997年春,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系準備創辦中國的MPA,我參與了論證工作,參加了後來提交給國家教委的關於創辦中國MPA方案的起草工作。從那時起,我一直在思考公共管理的問題,而且就相關問題寫了一些文章。由於這個緣故,雖然這本書是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催促下寫成的,卻也是我樂意為之。
在設計MPA方察之初曾有人提出關於倫理學這門課程叫“公共倫理學”,我認為不妥。因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著屬於各該領域的特殊的倫理。但是,一切倫理都是公共的,沒有公共倫理與私人倫理的區別。雖然在道德方面,我們可以指出“公德”和“私德”的差異,但在倫理的問題上,我們無法說哪些倫理是公共的或哪些倫理是私人的。私人生活中有倫理,但決不是私人倫理。同樣道理,公共生活和公共領域中的倫理如果被直呼為公共倫理也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基於這種看法,我認為可以暫時把這門課程的名稱叫做“行政倫理學”,待時機成熟之後,我們再改為“公共管理倫理學”。
現在看來,公共管理學這個學科已經成為一門顯學,而且在各個方面的研究也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已經可以不再沿用“行政倫理學”這個學科名稱。而且,我們對公共管理倫理學的認識也確已超出了行政倫理學的範疇。所以,我把這本書名之為“公共管理倫理學”。
提出聯繫與區別
在本書中,我將會時時提出公共管理倫理學與行政倫理學的聯繫與區別,相信讀者通過閱讀本書,不難發現,即使在套用倫理的意義上,公共管理倫理學也已經是行政倫理學這門職業倫理學所無法容納的了,更不用說公共管理倫理學是把自身與一種全新的社會治理模式聯繫在一起來進行學科建設的。從MPA這個學位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它已經不再是僅僅定位在為政府提供合格的公務員方面,而是在更為廣泛的公共管理的意義上來培養人才。正如傳統的行政管理學已經無法容納公共管理學的全部內容一樣,行政倫理學也無法容納公共管理倫理學的全部內容了。從這一點來看,提出公共管理倫理學的概念,開拓出這樣一個研究領域,已是勢所必然。
在本質上與學科整體有著不相容性
公共管理倫理學對行政倫理學有著替代性的意義。在傳統的行政學學科體系構成中,行政倫理學在本質上與學科整體有著不相容性,但是,由於實踐的需要,邏輯上的不相容性向實踐中的現實要求作出了妥協,才會出現行政倫理學這門學科。但是,由於邏輯上的不相容性嚴重地約束和限制了這門學科的發展,使它永遠處於邊緣地位,而且在學科內容上,能夠展開研究的也主要是關於行政責任的倫理規定,這對於一門學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嚴格說來,行政倫理學很難稱為一門學科。公共管理倫理學把行政倫理學研究的論題和成果都納入到自身的學科體系建設中來了,它基本上能夠以一門完整的相對獨立的學科而存在。
公共管理倫理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在經典科學的時代,一門學科往往是與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在當代,一門新學科的出現需要一大批人持久不懈地努力求索。因而,作為科學的公共管理倫理學的建立,沒有學術界許多年的研究和討論,是不可能的。近些年來,提出建立相關學科的人已經不少了,但是,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還屬於科學靈感的體現。如果說藝術的發展已達到了這樣的時代:那就是某些人在一張白紙上寫出一個標題,便成為一幅構思奇特的繪畫作品的話,那么科學還距離這個時代相當遙遠,與擁有一門新學科相比,提出一個新概念要容易得多。在科學的領域中,需要辛勤的耕耘,僅僅提出一些新概念,不僅會給人留下沽名釣譽的印象,而且實質上是一種對社會責任的逃避和對個人義務的褻瀆。
一項研究成果
這本書既是一本教材,也是一項研究成果,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資助項目成果之一,也是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專項資助項目成果之一。在寫作過程中,我自始至終從現實出發,可以說本書的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問題都不是通過閱讀文獻資料獲得的啟發,它幾乎沒有從書本上獲得可資借鑑的材料,而是直接思考現實的結果。寫這本書的直接素材就是現實的行政實踐和公共管理運動。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每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都是以一個具體的機構、部門或人作為思考對象的,在我肯定的和否定的所有東西中,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它的“藍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這本書就是一個“寫真集”,是一個穿插著評論的“寫真集”。希望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夠結合身邊的人和事來閱讀。這樣,我們之間就會達致心靈的溝通和契合。
這本書主要定位於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層次的閱讀教材,書中許多觀點屬於作者的個人看法,希望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批判地看,而不是無保留地接受。
作者
2003年3月

作者簡介

張康之,1957年生,江蘇銅山人。哲學博士,首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曾為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國際交流學者,韓國高麗大學客座教授。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行政學理論研究。出版專著和教材有《總體性與烏托邦》、《一般管理學原理》、《現代管理學》等,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