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門學科發展離不開一定的價值研究和價值關懷,任何一項改革政策也不會放棄對人類基本價值的追求。公共政策價值觀爭論一直伴隨著公共政策學科發展和科學研究 ,對價值觀的探究亦成為了公共政策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的 重要內容。
價值取向是政策最本質的規定性。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政策的內容和結果,有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就有什麼樣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價值取向的最終目的,是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政策價值理論
- 外文名:Theory of Public Value
- 性質:科學
- 類別:理論
公共政策價值理論 (Theory of Public Value)
公共政策價值需要回答:整個政策活動究竟是圍繞何種意圖來安排和展開的?公共部門究竟為了什麼目的將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配置起來?個體和群體、整個社會、民族和國家在政策活動中究竟得到什麼?
現代的政策更加重視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公平與效率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以人為本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價值取向;“和諧社會”是我國公共政策價值的現實取向。
當前,西方公共政策價值分析主要關注如下問題:
加強政策價值觀或公共政策與倫理關係問題的研究。
提出規範現實價值與倫理差異的具體理論準則。
從不同角度加強公共政策效率的研究。
對決策倫理的研究。
對公共政策合理性的探討。
對公共政策衝突的研究。
我國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政策價值取向。
建國之初,我國公共政策價值取向是更多地主張公平,平均主義;改革開放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主張“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現階段,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更注重社會公正、公平,“和諧社會”的理念成為新時期的公共政策價值取向。
國內學者對公共政策價值分析的探討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公共政策價值取向;公共政策的執行問題研究;對公共政策失誤的研究;對公共政策合理性的論述。
研究公共政策價值取向的意義
以往的公共政策研究主張“價值中立”和“唯技術是從”。這樣公共政策價值取向容易產生偏頗,進而導致政策失誤、政策失靈。
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是衡量公共政策質量的重要標準,也是衡量公共政策價值合理性的重要指標。
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的解決急需要重新定位公共政策的價值基礎。公共政策是政府對社會資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手段,公平正義、以人為本、科學民主應當成為我國公共政策的價值追求的題中之義。
“和諧社會”理念理應成為我國現代公共政策價值的實踐取向。
公共政策的價值選擇問題
公平與效率——基本價值取向 。
效率導向論者認為,公共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應當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公平論者認為,公共政策應當以公平為基本價值取向, 而將效率的事情交由企業和市場去解決。
統一論者認為,在處理公正與效率的問題上,公共政策應當從中觀的角度將巨觀、中觀與微觀結合起來,統合效率與公平問題。
超越論者認為,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解放,即每個人都成為自主的、負責的、具有創造力的和能動的人。
“以人為本”——核心價值取向 。
“和諧社會”——現實取向。
還有人認為,公共政策的最高價值取向正義,底線是秩序。
實現“和諧社會”理念的基本措施
我國現階段公共政策價值取向存在一些現實困境。如機會不公;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等。
如何實現和諧社會理念下的公共政策價值取向?
以公平作為公共政策制定的價值依據和基礎。
在政策運行過程中實現效率與公平統一的原則。
把公平精神貫穿於公共政策的評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