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任危機的形成及修復機理研究

公共信任危機的形成及修復機理研究

《公共信任危機的形成及修復機理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徐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信任危機的形成及修復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徐彪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在對國內外公共信任、信任修復等相關文獻系統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公共信任危機形成及修復的整體研究架構,結合案例分析、公共品實驗、自然實驗、情境模擬等研究方法,以實際發生案例為素材或背景,研究公共信任危機的形成、防範及修復機制,最後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首先,在界定公共信任內涵的基礎上,構造多層次的公共信任測量量表;其次,通過探討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向公共信任領域的外溢機理,揭示公共信任危機形成機制及防範機制,並通過情境模擬、實驗等方式進行實證檢驗;再次,從制度理論的視角分析公共信任修復的內在機理及策略,並通過自然實驗對各制度的修復效果進行檢驗;最後,針對公共信任修復中的社會困境,從博弈論的視角進行刻畫,構建治理方案,並設計公共品實驗對治理效果進行評估。課題對於推動信任理論、公共危機管理理論的發展,促進政府組織、行業協會等公共部門的公共信任危機管理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結題摘要

近年來,頻繁曝光的負面事件,使當前的中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公共信任危機。探討公共信任危機的形成、防範和修復機理,已經成為我國眾多社會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基於此,本課題針對公共信任危機展開研究,綜合運用問卷、情境實驗等方法,探討公共信任危機的形成、修復機制。首先,本課題發現醜聞、公共服務缺陷、意外事故3種類型的負面事件,對公共信任的能力維度和誠信維度具有不同的影響關係;這3種負面事件主要是逐步通過角色信任、系統信任和制度信任受損,而向公共信任領域進行傳染與泛化;在這一過程中,公眾對政府的社會責任感知、認同、角色信任、組織相似性、系統相似性、歸因等變數發揮關鍵作用。其次,針對公共信任危機的修復,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一方面通過監管競爭、懲罰等制度的設定可以有效的克服信任背叛行為,促進公共信任或聲譽;另一方面通過提供有效的信號(如專業性的代理變數、自信等)和重塑認知框架,也有利於公眾做出判斷和認知,從而克服由於非理性原因導致的公共信任危機。此外,針對公共信任治理中的社會困境,本課題提出經濟性激勵解決方案、選擇性激勵解決方案、非經濟性激勵解決方案,並創新性的提出並檢驗管制競爭對於克服機會主義行為的積極效果。上述研究成果揭開負面事件向公共信任領域傳染的黑箱,揭示了公共信任危機的形成機制,推動信任理論、公共危機管理理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政府組織、行業協會等公共信任危機管理實踐。 項目的研究獲得了系列理論研究成果,截至2018年底,已經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6篇,其中,SSCI、CSSCI收錄論文13篇。預計2019年將有3篇左右的SSCI期刊、3篇CSSCI期刊論文發表。 項目的研究同時也得到了有關公共信任危機管理、信任重塑的實踐啟示,並在醫院、電商等組織中得到分享與認可,已經成為這些組織信任構建、信任危機管理的重要指導。 同時,項目負責人邀請YALE大學的CHEN XI、UMASS大學的Zhang Ning、Wollongong大學Dubai分校的Shen Ning、TULANE大學的Shi Lizheng等國外學者來華進行學術交流,課題組10人次參加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 另外,基於該項目,總計培養了8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並有5位碩士研究生在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