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9年——1793年之大事記

記載了公元1679年——1793年之間發生過的大事。主要為清康熙乾隆時期文物古蹟的的發現與管理。

大事記
1679年 清康熙十八年 是歲,宋大理國碑刻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重新出土。此碑為段氏政權與三十七部會盟時所立,又名“石頭城會盟碑”,立於大理國第五代王段素順明政三年(971年)即宋開寶四年。碑高 1.25米,寬0.85米,厚0.16米。全文212字。 1705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 十月九日,禮部侍郎仍管國子監祭酒事孫岳頒等奉旨纂輯《佩文齋書畫譜》。 1715年 清康熙五十四年 是年以降,在明代一度荒廢的敦煌莫高窟,又受到注意。雍正年間督修敦煌城的汪漋,發現《李氏再修功德碑》和莫高窟壁畫,並寫詩盛讚敦煌藝術。 1725年 清雍正三年 是歲,設沙州衛,地方官吏開始注意保護莫高窟,清除窟內流沙。
1747年 清乾隆十二年 是歲,弘曆帝收得晉代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視為稀世珍寶,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取名“三希堂”。 1751年 清乾隆十六年 是歲,梁詩正等奉敕編纂的《西清古鑒》成書。共40卷,收錄商周至唐代銅器1529件(含銅鏡),多為商周彝器。另附錢錄16卷。內容編排體例仿《宣和博古圖》。但圖像大都縮小,無比例,銘文和花紋失真,釋文、考證錯誤頗多。它是著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 1754年 清乾隆十九年 是歲,《石渠寶笈》編纂成書,共44卷。奉敕編纂者有張照、梁詩正等人。它是清代著錄書畫的專書。
1767年 清乾隆三十三年 是歲,乾隆庚辰科進士畢沅任陝西巡撫。他維修華岳廟等名跡,收碑碣儲學宮(今西安碑林),收藏、研究金石、書畫,踏勘、保護名勝古蹟。他收集上自秦漢,下迄金元的陝西金石700餘種,編撰成《關中金石志》,共8卷。又撰著《關中勝跡圖志》,共30卷,收錄西安等12個州府的名勝古蹟。與省僚集議決定,對陝西的古陵園和重要歷史建築,都要劃定範圍,安立界石,設專人保管。 1774年 清乾隆三十九年 是歲,朱琰著《陶說》初刊本問世。作者旁徵博引,詳論古今,對中國陶瓷工藝史、藝術史、經濟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並有頗多的獨特見解。它是中國第一部陶瓷史專著。 1793年 清乾隆五十八年 是歲,王傑等奉命編纂《西清古鑒甲編》成書,共20卷。收錄內府續得的商周至唐代銅器944件,另附收唐宋以後銅器和璽印等31件。之後,仍由王傑等編纂《西清古鑒乙編》,收錄藏於盛京銅器900件。清廷還將所藏銅器600件及銅鏡101件編為《寧壽鑑古》16卷。此三部書編寫體例、收器真偽雜揉等,一如《西清古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