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10年
- 外文名:10 BC
- 所處時代:中國西漢
- 歲次:辛亥(豬年)
通鑑記載
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雍江三日,江水竭。
元延三年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EF63江,江水逆流,三日乃通。劉向以為,周時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者,周所興也。漢家本起於蜀、漢,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攝提、大角,從參至辰,殆必亡矣。其後,三世之嗣,王莽篡位。
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眊,厥罰恆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時則有下人伐上之疴,時則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
“皇之不極,是謂不建”,皇,君也。極,中;建,立也。人君貌言視聽思心五事皆失,不得其中,則不能立萬事,失在眊悖,故其咎眊也。王者自下承天理物。雲起于山,而彌於天;天氣亂,故其罰常陰也。一曰,上失中,則下強盛而蔽君明也。《易》曰“亢龍有悔,貴而亡位,高而亡民,賢人在下位而亡輔”,如此,則君有南面之尊,而亡一人之助,故其極弱也。盛陽動進輕疾。禮,春而大射,以順陽氣。上微弱則下奮動,故有射妖。《易》曰“雲從龍”,又曰“龍蛇之蟄,以存身也”。陰氣動,故有龍蛇之孽。於《易》,“乾”為君為馬,馬任用而強力,君氣毀,故有馬禍。一曰,馬多死及為怪。亦是也。君亂且弱,人之所叛,天之所去,不有明王之誅,則有篡弒之禍,故有下人伐上之疴。凡君道傷者病天氣,不言五行沴天,而曰“日月亂行,星辰逆行”者,為若下不敢沴天,猶《春秋》曰“王師敗績於貿戎”,不言敗之者,以自敗為文,尊尊之意也。劉歆皇極傳曰,有下體生上之疴。說以為下人伐上,天誅已成,不得復為疴雲。皇極之常,陰,劉向以為,《春秋》亡其應。一曰,久陰不雨是也。劉歆以為,自屬常陰。
二月,封侍中衛尉淳于長為定陵侯。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