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

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

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位於大荔縣八魚鄉八魚村的清代李氏望族石墓群,是迄今為止在陝西境內發現規模最大、等級較高、墓葬結構奇特的大型清代石墓葬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
  • 墓群占地:300多畝
  • 大型石墓:22座
  • 裝飾圖案:400餘幅
  • 地理位置: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
前沿,墓群介紹,歷史意義,墓葬石刻圖案釋義,石墓價值,

前沿

整個墓群占地300多畝,至少有22座大型石墓。而已經發現的清代望族墓群不管從規模等級和結構各方面考察,均不及這批石墓;同時,在過去已發掘的清代各類墓群中,不管其等級多高,做工如何考究,但總是脫離不了作為墓葬所具有的一般構造特徵。而與這批石墓葬完全不同的是,它選用大青石作為構件,墓室均被套合成一組院、庭、室的建築形式。
這批墓葬,石構件上大部分都刻繪有裝飾圖案,數量多達400餘幅。從表現手法看,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減底刻、陰刻等,做工精細,表現出雕刻者精湛和嫻熟的技藝,亦說明墓主人在當時除了富有以外,還具有很高的文化背景。從內容上看,有人物、動物、山水、花草、建築圖案及文字楹聯等。其中多數是按當時的名畫佳作仿製的,每幅圖案是按照墓主的生平事跡來對應選擇的,從豐富的內涵中展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燦爛優秀的民族文化,這批石刻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和藝術鑑賞價值。
這批墓葬出土的墓志銘除了記述墓主人個人生平事跡、家室、譜系外,還記載了許多歷史背景材料。 為研究清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官僚制度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

墓群介紹

大荔八魚李氏家族石墓群,大型石墓22座,清理髮掘11座,從已發掘的情況來看,墓葬結構、規模及出土實物,對研究清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官僚制度,乃至當時社會葬俗文化,特別是其書法繪畫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石墓群位於黃河流域華山腳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邊緣中段,距大荔縣城僅12公里,這裡一馬平川,土地肥沃,地下物藏豐富。早在秦漢時期,這裡就是皇家放馬養鹿之地,史稱"沙苑"。明清兩代,同州轄治,商貿繁榮,文化生活燦爛多姿。據出土墓誌記載,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最早可上溯到乾隆時期,最晚延續到民國末年,延續300餘年。每座石墓和墓石構件上都雕刻書法繪畫裝飾圖案,達400幅之多。雕刻手法應有盡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減地刻、陰刻等巧妙運用構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充分表現出雕刻者精湛和嫻熟的技藝,也說明了墓室主人李氏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石雕、石刻中有山水、人物、動物、花草等圖案及文字楹聯。
從已出土的五座墓葬形制、石雕看,一結構大體相同,一般由墓道、墓門、院落、庭堂、耳室、墓室等組成,多為一院一廳三室的庭院式結構。
1號墓墓主名字不詳,該墓共有書畫雕刻41幅,其中兩石柱上刻楹聯;"後嗣繁昌漫言鐘秀,吾親壽考是謂治謀"。石柱上楣額刻三幅圖案,左右兩幅被破壞,中間圖案是一老者在健身,左右各有一對老年夫婦對座觀看,身旁男僕、侍女、兒童相伴。院落石柱側壁上刻"五蝠(福)捧壽"圖案。庭堂南壁為,隸書石刻"得梅之青,與松俱古"的條幅,兩側有副對聯,"文華仙掌露、人品玉壺冰"。北壁雕刻內容為青竹四條屏畫。東、西兩壁刻有團扇畫、方框畫、雜寶圖。中墓室石壁刻太極八封圖。
2號墓墓主為李樹德(1804一1877)字滋亭,皇帝浩授中憲大夫,道元職銜,稟貢生出身。曾做興平縣儒學教諭。其院落對聯為"一邱方是安閒地、萬古常同兜率天"。楣額上刻三格,左格為蘭花,右格為竹子,中間是雜寶圖。庭堂南壁刻"忠"字.北壁刻"孝"字。字型均為楷書,一米見方。剛勁有力,體正大方。給人以德性為本之教。中墓室前有一對圓雕童男童女。
3號墓墓主李天培(1830-1875),字介候,誥封資政大夫賞戴花翎候選郎中。一生喜好結交品行端正的名人雅士,經常救助貧苦鄉鄰。其墓地對聯為"翠柏蒼松一帶濃陰庇壽城,青山綠水四圍秀氣繞佳城"。南壁屏風雕刻松鶴圖、北壁為雙鹿圈。院落和庭堂上均為花鳥、人物、山水樓閣畫。中墓室前有副對聯"地接蓬萊學可傳經築石室、名登仙籍才培作賦詠羅天"。後壁刻有一屏風。南墓室前對聯為"泉壤百年皆聚瑞、閨門千載亦流芳"、橫批"泉台挹秀",北墓室對聯為"寶婺星輝垂額范,瑤池仙境慰的魂"。橫批"漆燈朗照"。
4號墓墓主名字不詳。墓葬院落對聯為"董草堂前風月冷,芙蓉城裡夢魂香"。院落南壁有一屏風,北壁被破壞,院落、庭堂刻滿花鳥、人物、果實、樹木、山水等圖。此墓只有兩個墓室(一般為三室),南室對聯為"別有洞天培小隱,新成廬舍樂長眠"。北室為"鬱郁泉台埋白玉,深深庭院隔紅塵"。兩墓室後壁雕有人物故事畫。
5號墓墓主李懷珍(1807-1862),字聘卿,皇帝浩授中憲大夫,欽加道銜,賞戴花翎,議敘郎中候補充祿寺暑回,是當時級別、職位較高的京官。曾祖父李壁,祖父李朝恩,父親李忠清都是朝廷命官。其院落、庭堂、南墓室均被破壞,只剩中、北墓室。中墓室後壁淺浮雕海水波濤、波濤上有仙鶴、樓台等。北墓室後壁刻有海水、海水中有一瓶,瓶中插三戟。
其餘墓葬還有許多,其中一座石門上刻"萬年宅"一座刻"固佳城"。
以上概述不過是400多幅書畫雕刻的極少部分。
這些書法、繪畫、石雕作品清晰、規範、端莊,耐人尋味;而畫的內容題材廣泛,畫法採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有的畫配有詞和印章,詩配畫、畫映詩,相得益彰。石刻雕工採用了減地、剔地、打磨、鑽孔、圓雕、淺浮雕、高浮雕、鏤空等雕刻手法,是石刻工藝的集大成。

歷史意義

八魚村古墓的發掘,對研究清代政治、文化、書法、繪畫、青石雕刻、世俗觀念、宗教信仰、對外交流、商貿以及鴉片戰爭前後社會的變遷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墓葬石刻圖案釋義

1.松鶴延年青松與仙鶴在中國傳統習俗中都是長生不老的象徵,常用於有相當品級官員的裝飾圖案,代表萬古長青。
2.奔鹿和瑞古代神話中,鹿是一種瑞獸,且與三吉星“福、祿、壽”中的“祿”字同音,在圖案中代表平安和吉祥。
3.龍鳳呈祥中國古代把龍象徵權威、尊貴,而儀態端方的鳳象徵著美麗、仁愛。二者結合則是太平盛世,高貴吉祥的表現。以後民間又把結婚之喜比作“龍鳳呈祥”,也是對富貴、吉祥的希望和祝願。
4.喜上梅梢圖案是喜鵲在梅枝上。在中國傳統習俗上,喜鵲被認為是種報喜的吉祥鳥。梅乃百花之先,是報春的花。所以喜鵲立於梅梢,即將梅花與喜事連在一起,表示喜上眉梢。
5.青竹翠綠竹,青翠挺拔,多姿出類。每當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時,竹卻臥霜而不凋,可謂四時常茂,節節挺拔,有拔節吐翠、蓬勃向上之勢,受到人們的稱頌。人們賦予它性格堅貞、志高萬丈的高風亮節和虛心向上、風度瀟灑的“君子”美譽。它與梅、蘭、菊、松一樣,既有出類的奇姿,更有高尚的品格而深受文人志士的偏愛,被擇入“歲寒三友”和“四君子”之列。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好為它們賦詩,投墨,予以讚美。在民間傳統中有用放爆竹以除舊迎新、除邪惡報平安的習俗。所以竹在中國的裝飾物上亦被作為平安吉祥的象徵。
6.萱草爛漫萱草又稱黃花菜。其葉生,粗看像蘭花。花冠狀如漏斗,品種亦多,有的每株開花六到九朵,自有千姿百態。中國歷代詩人的眼中把萱草看作使人忘憂消愁、頤養性情的花卉。因此萱草又名“忘憂草”。
7.祥雲吉瑞雲是中國圖案中的重要裝飾形象。古人在銅器、石刻、漆器、壁畫、服飾上創造的雲形層出不窮。而中國圖案的雲彩,它不僅形象豐富生動,且更具有中國圖案獨特的意境美,那飄忽的流雲在你眼前呈現一片笙歌悠揚、騰雲駕霧的神幻氣氛。古人用雲色察凶吉,五彩繽紛為祥雲,黑雲翻滾為惡雲。在裝飾意義上多以祥雲來表現。
8.文房四寶文房又名書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文化生活代表。文房四寶圖案是文化修養的象徵。
9.四藝必會四藝即琴中國古琴 、棋圍棋 、書木板線裝書 、畫立軸中國畫 四物組成。它象徵著生活安逸,並且有較高知識和修養。
10.五福捧壽五隻蝙蝠圍住中間一個壽字。蝠與福同音。五福之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
11.百合好和百合花顏色鮮艷,有的潔白,有的鮮紅,宛如瑪瑙。古人視百合為百事合意之義。
八魚清代石墓群

石墓價值

2001年,陝西文物研究院對位於整個墓地西南角且早先已裸露在外的5座石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據出土墓誌記載,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最早可上朔到乾隆時期,最晚延續到民國末年,延續300餘年。每座石墓和墓石構件上都雕刻書法繪畫裝飾圖案,達400幅之多。雕刻手法應有盡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減地刻、陰刻等巧妙運用構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充分表現出雕刻者精湛和嫻熟的技藝,也說明了墓室主人李氏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石雕、石刻中有山水、人物、動物、花草等圖案及文字楹聯。這些書法、繪畫、石雕作品清晰、規範、端莊,耐人尋味;而畫的內容題材廣泛,畫法採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有的畫配有詞和印章,詩配畫、畫映詩,相得益彰。石刻雕工採用了減地、剔地、打磨、鑽孔、圓雕、淺浮雕、高浮雕、鏤空等雕刻手法,是石刻工藝的集大成。八魚村古墓的發掘,對研究清代政治、文化、書法、繪畫、青石雕刻、世俗觀念、宗教信仰、對外交流、商貿以及鴉片戰爭前後社會的變遷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