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高僧故事圖(八高僧圖卷)

八高僧故事圖

八高僧圖卷一般指本詞條

《八高僧故事圖》是由南宋畫家梁楷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八高僧故事圖》共有八幅畫面,分別繪製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禪宗八個高僧的故事。畫中人物眾多,姿態各異,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很強的造型功力。畫風寫實工整,結構精當,用線疏密錯落,人物比例合理,結構準確,顯示了作者很強的寫實造型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高僧故事圖
  • 作者:梁楷
  • 畫作類型:設色
  • 規格:縱26.6cm,橫64.1、66.4、64.7、64.7、67.1、61.9、57.9、66.2cm
  • 材質:絹本
  • 幅式:長卷
  • 創作年代:南宋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技法,構圖,形象,名家點評,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圖一、《達摩面壁·神光參問》
八高僧故事圖
達摩面壁·神光參問
此圖描繪了南天竺僧人達摩,在河南登封縣西北一所少林寺中安心面壁九年的故事。圖中達摩,濃眉高顴,閉著眼睛,神態恬靜肅穆,背後恭身佇立著神光和尚,受達摩衣缽,為禪宗二祖,改名慧可,正在相互問答。圖以幽深靜寂的山谷為布景,達摩端身趺坐在鋪有草禾的岩石上面壁參禪,穿戴連有風兜的紅色氅披,下半截拖沓在地上。
圖二、《弘忍童身·道逢杖叟》
八高僧故事圖
弘忍童身·道逢杖叟
此圖描繪了弘忍童年游山時,在途中遇見一拄杖智叟。圖中拄杖叟正指著弘忍惋嘆說:你這孩子缺少成佛的種因啊!後隨道信出家,嗣位傳法,成為禪宗的五祖。
圖三、《白居易拱謁·鳥窠指說》
八高僧故事圖
白居易拱謁·鳥窠指說
此圖描繪了白居易在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任杭州刺史時,攜仆同去杭州城南秦望山向鳥窠禪師道林問道的故事。圖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有聲有色,鳥窠禪師懸坐樹身,右手伸出食指,面對白居易正在說法,白居易站在樹陰下作躬身答謝狀,身後的僕人也被禪師的話語所吸引,聚精會神地凝聽著。
圖四、《智閒擁帚·回睨竹林》
八高僧故事圖
智閒擁帚·回睨竹林
圖中翠竹成林,溪流清瀉,山坳景色怡人。智閒僧,正值壯年,軀體偉岸,頷下滿布髭鬚,目光炯炯,正在用帚掃除林中的落葉。因偶拋瓦礫,擊竹出聲,震動了沉靜的竹林,頓時使他領悟到禪機空無的心要,丟卻塵世的俗慮。
圖五、《李源圓澤繫舟·女子行汲》
八高僧故事圖
李源圓澤繫舟·女子行汲
圖中李源與圓澤乘著小舟偕游四川眉山,游舟在南浦(今四川萬縣)停泊,隔江岸灘上,一個弓背女子擔水瓮邁步歸去,一個隆腹孕婦捋衣袖正在挽綆汲水。舟中圓澤突然泣告李源:我將輪迴轉世於此汲水婦腹中,約君十二年後的八月十五日到杭州天竺山去再相會。言畢即逝。這故事寫佛教中業緣之說,載見於唐袁郊《甘澤謠》等書。
圖六、《灌溪索飲·童子方汲》
八高僧故事圖
灌溪索飲·童子方汲
圖中灌溪禪師路逢一童汲水,灌溪向童子討水喝。童日:乞水不妨,你且說這水中具有幾多塵埃。灌溪答道:這水中什麼塵埃都沒有。童子嫌其答語不合契機,不供飲,並道:“不得污卻水”,只顧自己在溪中汲水。
圖七、《酒樓一角·樓子參拜》
八高僧故事圖
酒樓一角·樓子參拜
圖中市肆的酒樓只露出門前彩棚底架的一角,狹長的白布市招被風吹得曳地飄蕩。寥寥數筆,象徵著鋪陳豪華的游宴之所。樓子和尚為僧之前,常在歌榭酒樓作樂。剃度為僧後,偶至酒樓前,聞得弦歌聲中傳來“你既無心我便休”的歌詞,促使他朝著酒樓跪拜懺悔。
圖八、《孤蓬蘆岸·僧倚釣車》
八高僧故事圖
孤蓬蘆岸·僧倚釣車
圖中描繪福州玄沙院師備禪師,獨自泊舟於南台江浦,艙篷前置有釣車,師備倚近釣車遠視彼岸。師備三十歲出家,從夫容訓禪師落髮受具,與雪峰山廣福院義存禪師為法門昆仲,同在閩中說法。

創作背景

宋代時期人們信仰佛教,畫家們(尤其是人物畫家)以畫佛教題材故事和形象為榮,以至於形成佛、道、釋、鬼神這樣一些分類,這樣的題材和教義在當時是深入人心的,表明了社會對佛教教義的認可。此外,南宋時期畫院畫家的創作擁有相對寬鬆的創作環境,使得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在南宋得以發展,才使得梁楷敢於在借鑑前人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大膽創新,他的《八高僧故事圖》便是在此背景下所創作的。

藝術鑑賞

技法

《八高僧故事圖》的畫法屬工致的一類,是宋代通行的畫法,但由於畫家已經開始嘗試意筆畫筆法,表現出更多的寫意的成分。以“十八描”的方式放鬆、大膽又自信地去勾勒,去創作。線型有的圓有的方,有的直有的顫,有的工有的寫。《酒樓一角·樓子參拜》和《孤篷蘆岸·僧倚釣車》的線型,則偏重於粗放概括,筆意間有幅度較大的點頓參差,顯出向“減筆”過渡的痕跡。在環境的刻畫上,梁楷發揮了筆墨的全面功底。雜樹畫得老乾交叉,虬枝斜出,樹林蓊蓊鬱郁,與濃眉高顴、神態淡定的達摩融為一體,顯得幽深寂靜,充滿玄妙,城府很深;一塊紅色大氅披在達摩身上,似把一切神秘的禪機一統包裹,教人難以參透;身下一塊空白,顯現不同凡響的不食人間煙火氣息的意境。他身後的神光和尚躬身佇立,下身也掩映在一 片縹緲的煙靄之中,超凡脫俗, 更增添畫面的禪意。《白居易拱謁·鳥巢指說》一幅,三人同時有手勢,讓人想起米開朗基羅壁畫中上帝和亞當手指觸碰的瞬間,這三個手勢相互呼應,人物表情互有問答交流,有聲有色,手指間似有一股暗流在涌動,無形中暗示了佛教禪性的交匯,昭示著佛教教義在文人間的點化與傳播。接下來,雜樹漸漸變為巨大的松樹,一片蔭翳世界中,拄杖老叟與小弘忍相遇,《弘忍童身·道逢杖叟》中雙手相應的動態,表示了對答的禪宗機鋒。《智閒擁帚·回睨竹林》一幅,竹林枝幹疏朗,竹葉婆娑;細草萎靡柔順,筆觸繁密不苟,為人物布置出了一個完美且意境深邃的環境,不同的線型交織在畫面上互相映襯,各自對比出性格與形象,細草的繁密用筆,對比出人物上衣的空白。人物的歪頭細睨、斜執的掃帚,把人們的視線引向了竹林之間,那甩出去的瓦片聲,在人物回視間表露無遺。《李源圓澤繫舟·女子行汲》一幅,畫家無疑是想畫一幀女人的肖像,紅顏色再次出現,且給了一位女性。以宗教故事為主的畫卷中出現女性,畫家不忘記突出“俗”的一面,婦人畫得豐滿圓潤、姿態優美,胸前的一抹紅色後面竟襯出奪人目光的乳溝,這在古代繪畫中是絕無僅有的一筆。在此畫卷中,無疑也有“色戒”的懲戒意義。幾片蘆葉畫風瀟灑,為畫面增色不少。此幅與《灌溪索飲·童子方汲》一幅的水澤、岸芷畫得很見功力,抒情性很強;水墨渲染把背景處的空間畫得空虛幻,既增強了縹緲的意境,也暗示了虛無的寓意。在筆法上,一切由題材決定,而不是讓題材俯就於形式,俯就於自己已經熟練掌握的一套表現方法和程式。

構圖

《八高僧故事圖》有其獨到之處,它首次用了中、近景人物,並用了特寫,有些人物呈“半身”狀態,這在當時是很大膽的,這種構圖和造型樣式,便於在不大的長捲尺幅中較大限度地布置人物,較深入地刻畫人物形神, 且通過人物的全身與特寫、半身構圖,把人物前後縱深關係予以調整。再是,為求得長卷的一氣呵成,使人物故事之間在各自獨立的段落中有連貫性,梁楷以山石、樹木、溪水、竹林、水澤、棧橋、船舟作穿插,連綴起一個理想的環境空間,也為故事搭建起了演繹的場景平台。故事中,有僧人、凡客、婦人、童子,也有文人雅士、未出家的俗人。高僧無一例外地身處 “異”地:要么在祥雲繚繞的空間,要么在常人難以抵達的樹上。

形象

該畫作中不同身份的人物在相貌上區別很大,而在造型上都偏於佝僂,畫人的肩膀皆從頸項後面斜出,顯得身形猥瑣,但正是這些古樸的造型,才增加了畫面人物的“異相”意味。人物動態是多變的, 一反以往繪畫中人物多呆立狀態的造型,有端坐、拜謁、詢問、講授、問答、掃地、汲水、跪拜、行舟等。造型的多變證明了畫家繪畫能力的全面,動態中不乏形體透視、人與人及人與物的關係、 表情等處理難點,這些在梁楷筆下都一一化解。

名家點評

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原彭城大學)教授徐志興:“折蘆妙寫八僧圖,細筆飄乎造像殊。慧海慈航多善教,一塵不染境空無。”

後世影響

《八高僧故事圖》不僅是一幅兼工代寫、人物與山水融合的巨作,也為梁楷後期的減筆潑墨大寫意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對後世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明代畫家戴進戴進的畫作《達摩六祖圖》便採用了梁楷《八高僧故事圖》的藝術構圖,將人物與山水巧妙的放置於同一畫面中。明代畫家徐渭的作品與梁楷後期的作品一樣不求細巧,畫風粗放,注重強烈的主觀情感色彩,具有一定的警世喻人的寓意。他極為重視對“寫意”的推崇他的作品給人以信手而成、閒散爛漫、天趣自生之感。而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正是在其畫風的轉變中起著巨大的過度作用,使得他後期的減筆潑墨放浪形駭而合乎理法。

作者簡介

梁楷,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祖上為東平(今屬山東)人,居錢塘(今浙江杭州)。賈師古高足。工人物、佛道、鬼神,兼善山水、花鳥。有出藍之譽。宋寧宗嘉泰(1201—1204)時為畫院待詔,並賜佩金帶。性格豪放不羈,不耐畫院規矩,將金帶懸壁,離職而去,人稱“梁風(瘋)子”。畫分兩體:一曰“細筆”,宗法吳道子、李公麟,衣褶用尖筆作細長撇捺,轉折勁利,稱“折蘆描”;一曰“減筆”,繼承石恪,寥寥數筆,簡括飄逸。對後人徐渭、朱耷、原濟、金農、李觶,以及齊白石等有影響。傳世作品有《六祖截竹圖》《疏柳寒鴉圖》《寒山拾得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