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駿圖(白居易所作詩詞)

《八駿圖》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詞,本詩為托物諷詠之作。該詩以周穆王八駿為題材,描述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實則寄希望於明君興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駿圖
  • 作者:白居易
  • 年代:唐
  • 作品注釋:《白雲》、《黃竹》:均為歌名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八駿圖【唐】
穆王八駿天馬駒,後人愛之寫為圖。背如龍兮頸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壯。
日行萬里速如飛,穆王獨乘何所之?四荒八極踏欲遍,三十二蹄無歇時。
屬車軸折趁不及,黃屋草生棄若遺。瑤池西赴王母宴,七廟經年不親薦。
台南與盛姬游,明堂不復朝諸侯。《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周從后稷至文武,積德累功世勤苦。豈知才及四代孫,心輕王業如灰土。
由來尤物不在大,能盪君心則為害。文帝卻之不肯乘,千里馬去漢道興。
穆王得之不為戒,八駿駒來周室壞。至今此物世稱珍,不知房星之精下為怪。
八駿圖,君莫愛。

作品注釋

《白雲》、《黃竹》:均為歌名,傳說是周穆王與西王母唱和之作。
房星之精:二十八宿中的房宿,又叫天駟,主車駕。古人認為它掌管人間皇帝的車馬。

作品賞析

據古籍記載,周穆王八駿馬西遊,到西王母處游宴很久。而唐德宗西逃時亦駕八馬,與周穆王事跡相似,當時人常以為作者此詩暗指德宗。但據副題,其主旨實為托古事諷刺唐憲宗
“瑤池西赴王母宴,七廟經年不親薦。璧台南與盛姬游,明堂不復朝諸侯。”直指周穆王玩物喪志,刺當時帝王,文鋒犀利。
“文帝卻之不肯乘,千里馬去漢道興。穆王得之不為戒,八駿駒來周室壞。至今此物世稱珍,不知房星之精下為怪。”句,在批評周穆王玩物喪志同時,寄希望於明君興國,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穆王八駿:赤驥、飛黃、白義、驊騮、騄耳、騧騟、渠黃、盜驪 。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畫像白居易畫像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釋、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指導思想。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3000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