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雪棗”因產於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子陵鋪鎮八角街而得名。 雪棗,是因為其外形如棗,色澤雪白晶瑩而故名。八角雪棗是明末清初八角街上民間老藝人劉之芳首創的,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食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角雪棗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促進食慾,防止骨質疏鬆
- 適宜人群:老人,兒童
- 地區: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
- 色澤:雪白晶瑩
- 外形:像棗
- 時間:明末清初
- 類型:地方特色的傳統食品
傳承歷史,傳說故事,生產工藝,
傳承歷史
據《東寶文史集粹》上記載,民間藝人劉之芳攜家帶口,從江西吉安府吉水州玉石橋牧種玉村,遷到現東寶區子陵鋪鎮八角村街上,利用當地盛產的優質糯米,憑藉本人高超的食品生產加工技藝,經多年試驗和潛心鑽研,開發出一種適合大眾口味的傳統食品——八角雪棗。八角雪棗生產工藝流傳至今已傳承了十幾代人,地域流傳十分廣泛,社會影響久遠。《荊門州志》中也有關於八角雪棗的文字記載:八角雪棗為劉氏祖傳糕點工藝,在明代就已定型生產。關於八角雪棗,民間有一段傳奇佳話。明朝末年,江南有八個書生赴京趕考經過八角,盤纏耗盡,得到雪棗名師劉氏解囊相助,才得如期進京應試。八個書生進京後,均名登金榜,一舉成名。衣錦榮歸時,為感劉氏恩義,專程到八角建造八角亭,聊表贈金之報,從此八角雪棗聞名遐邇。到了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皇帝出巡江南,慕名來到八角,親口品嘗劉氏雪棗後,大加讚賞,欽定為歲納貢品。從此,八角雪棗譽滿天下,製作技藝更是廣為流傳。
如今,八角雪棗繼續延續著它的“美譽”。上世紀80年代,在湖北省名物產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全省同類產品第一名,被選送北京參加過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還曾遠銷廣東、港澳台等地區,深受國內外客商歡迎。90年代,在鄂、豫、川、陝毗鄰地區及江漢平原協作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會上,八角雪棗被評為最佳產品,還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列入《中國企業產品薈萃》一書。2004年,八角雪棗榮獲湖北省首屆農業博覽會名優特獎;2005年,又榮獲省農博會金獎,同年12月,榮獲全國食品博覽會、綠色產品博覽會金獎。
傳說故事
不僅八角雪棗的盛名被廣為傳播,在民間,關於劉之芳製作八角雪棗的動人故事,更是被人們渲染得栩栩如生。
相傳早在明朝末年,八角老街水路、陸路交通都很發達,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也是南來北往的商賈、遊民、流離失所人們的必經之地。劉之芳從江西路過此地,發現這裡市井繁華、人丁興旺,便停下了流浪的腳步,落戶在了八角街上。後來,劉之芳拜師學藝,成了遠近聞名的“白案”師傅,他親手製作出來的糕點色、香、味、型俱佳。
有一年秋天,八角街上人聲鼎沸。一位身著華服、騎著高頭大馬的富商,將街上製作糕點的老闆請到一起。原來,這位富商來自河北滄州,是當地出了名的大孝子。此次來八角,是專程為母親準備八十大壽的壽禮而來。老太太身子骨健朗,就是牙齒全都掉光了。富商想盡一片孝心,無奈一時又物色不到合適的禮物,所以,慕名尋到了八角街。他要求製作出來的糕點酥而脆、甜而不膩、落口爽滑。富商說完,叫隨從搬來兩整箱金銀珠寶,當著眾人的面許願:如果哪位師傅遂了他的願,這兩箱財寶就歸他了。
就在這時,劉之芳師傅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我願獻醜!不過要拿成品出來,恐怕尚需等候百日。”劉之芳回到自己的作坊後,立刻開始著手備料。他選用產自本地的晶瑩油亮的糯米,挑來清亮的泉水,把糯米泡了七七四十九天,中途換了三七二十一次水。然後用自家後院的大石磨磨成了白米漿,上大蒸鍋蒸熟,再將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點漿,製成坯。
從秋高氣爽的秋天到寒風凜冽的冬天,劉之芳費盡了心血,終於製成了成品。該給這獨創的糕點取個什麼名字呢?劉師傅望著窗外紛紛揚揚飄著的雪花,一時靈感頓生,這糕點外型如棗、色白如玉、銀絲滿腹、入口即化。對,就叫“雪棗”。於是,“雪棗”之名應運而生。
百日之後,富商前來取貨。他親自品嘗了雪棗之後,果真如他所願,讚不絕口,他重重酬謝了劉之芳老師傅。劉之芳用這筆錢擴大了八角雪棗的生產規模,提高了生產工藝,然後再用賺得的錢接濟了當地的窮苦百姓,更使得八角雪棗聲名遠揚。
生產工藝
正宗八角雪棗的生產工藝,與“祖傳”二字相聯而鮮為人知。祖居於此的63歲老人劉祥玉,是當前八角雪棗的傳承人,他從1976年開始學做雪棗,現為八角本智雪棗廠的“大師傅”。
八角雪棗在製作時間、選料、製作加工上都有嚴格要求,要經過大大小小近20道工序。生產雪棗最適宜在中秋節過後進行選料,選料十分講究,要選質地柔軟的精糯米,不要碎粒。要選上好的黃豆和青豆作為輔料。對糯米的浸泡最好從重陽節開始,浸泡要到位,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浸泡過程中,保證三四天換一次水。之後,還要進行瀝米,用清水沖洗,去除雜質,放在木桶或石碓中,用人工杵或者舂。上蒸鍋蒸時,要用筷子挑起,直到鬆軟、無雜質、無氣泡、透明才算蒸好了。
在這些技術中,點漿是最核心的技術,這需要選用顆顆飽滿、大小均勻的黃豆來進行。出桶時,要把蒸好的“糕”放進固定的方盒子進行冷卻。而在切坯時,則要根據形狀的需要,保證大小均勻。在自然晾曬後,半成品的製作就算完成了,這大約要1個多月的時間。接著把半成品的“坯子”放進溫油中“過油”,去除雜質;然後把溫油加熱,使之膨化;然後是入糖,最後是“上衣”,用優質的麥芽糖掛漿,再用白糖、精糯米粉“上霜”固定成型,這就製成了成品。
正宗的八角雪棗不僅工藝流程複雜,而且在“內容”上,也與其他雪棗有著明顯的區分。劉祥玉說,正宗的八角雪棗,外皮色白如玉、無雜質,內瓤銀絲滿腹,入口即化,給人清甜、酥脆、爽口的感覺。這些都是其他雪棗所達不到的。
雖然八角雪棗的製作工藝很複雜,可它的食用價值卻很高。不僅在它的製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劑成分,是完完全全的全天然食品,而且雪棗里富含優質植物蛋白,易於人體吸收,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和一定量的鈣、磷、鐵、不飽和脂肪酸等微量元素,具有降脂、護心、抗衰老的作用。中老年人經常食用,對預防骨質疏鬆有一定的好處。
子陵鋪鎮八角村廢棄的羅院國小院內,是現今生產八角雪棗的廠房。因為是生產淡季,廠房裡基本上看不到忙碌的身影。56歲的張本智是這個廠的負責人,也是劉祥玉老人的弟子之一。張本智也是土生土長的八角村人,1992年,他開始跟隨師父學習製作雪棗技藝。這一學就是17年,這期間,張本智註冊了“本智”牌八角雪棗商標。
八角雪棗是荊門地區特有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食品,這門傳統的食品生產工藝已有4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荊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目前,荊門市已經組織專門力量對這門傳統技藝進行了保護。每年,定期對傳承人劉祥玉的身體免費進行檢查,提供必要的醫療保障措施。在今後幾年,荊門市還將加強對“八角雪棗”這一傳統食品的社會宣傳,尋找合適的傳承人,保證這門手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