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楓(原變種)

國內分布: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西藏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八角楓(原變種)
  • 拉丁學名: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subsp. chinense
  • :植物界
  • 八角楓科
  • 八角楓屬
  • 分布區域:東南亞及非洲東部各國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3-5米,稀達15米,胸高直徑20厘米;小枝略呈“之”字形,幼枝紫綠色,無毛或有稀疏的疏柔毛,冬芽錐形,生於葉柄的基部內,鱗片細小。葉紙質,近圓形或橢圓形、卵形,頂端短銳尖或鈍尖,基部兩側常不對稱,一側微向下擴張,另一側向上傾斜,闊楔形、截形、稀近於心臟形,長13-19 (-26)厘米,寬9-15 (-22)厘米,不分裂或3-7 (-9)裂,裂片短銳尖或鈍尖,葉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除脈腋有叢狀毛外,其餘部分近無毛;基出脈3-5 (-7),成掌狀,側脈3-5對;葉柄長2.5-3.5厘米,紫綠色或淡黃色,幼時有微柔毛,後無毛。聚傘花序腋生,長3-4厘米,被稀疏微柔毛,有7-30(-50)花,花梗長5-15毫米;小苞片線形或披針形,長3毫米,常早落;總花梗長1-1.5厘米,常分節;花冠圓筒形,長1-1.5厘米,花萼長2-3毫米,頂端分裂為5-8枚齒狀萼片,長0.5-1毫米,寬2.5-3.5毫米;花瓣6-8,線形,長1-1.5厘米,寬1毫米,基部粘合,上部開花後反卷,外面有微柔毛,初為白色,後變黃色;雄蕊和花瓣同數而近等長,花絲略扁,長2-3毫米,有短柔毛,花葯長6-8毫米,藥隔無毛,外面有時有褶皺;花盤近球形;子房2室,花柱無毛,疏生短柔毛,柱頭頭狀,常2-4裂。核果卵圓形,長約5-7毫米,直徑5-8毫米,幼時綠色,成熟後黑色,頂端有宿存的萼齒和花盤,種子1顆。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或疏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和西藏南部;東南亞及非洲東部各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廣州郊區。

主要價值

本種藥用,根名白龍鬚,莖名白龍條,治風濕、跌打損傷、外傷止血等。樹皮纖維可編繩索。木材可作家具及天花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