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出土文物,研究意義,
基本情況
八角岩遺址包括洞穴遺址和台地遺址,洞穴遺址位於山體南面的山腳,洞口朝向正南,洞不深,實為一岩廈,高8.5米,寬4.7米,深3.6米,洞內西部膠結層中發現有石器保存;山體北部台地約3000平方米,暴露堆積厚度1.2米的文化層。採集到石器、石屑等,有紅燒土的痕跡。其遺址中含有豐富的遺物,並在崖體西部發現一處岩畫,岩畫為紅色的人形圖案,多處被鈣華膠結層覆蓋。
出土文物
出土的陶片,初步分析為商周時期物品。而以燧石、水晶石等為主的石器,則多為刮削器、石片、斷塊等,年代可能更早,部分打制石器加工較為精細,甚至有瓜子大小的石箭鏃。遺址中出土動物骨骼數量較大,應該和古人類的狩獵活動有關,有一部分已初步判定是鹿類骨骼。此外,還出土了少量河蚌殼、螺螄殼,說明當時人類已經食用水生動物資源。
據此分析,遠古時期生活在八角岩的先民,其生存的方式,主要是依靠狩獵、採集。他們獲得獵物後,或多以‘燒烤’方式對食物進行加工。八角岩先民在該地區的生活,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在以某個洞穴為中心的區域居住一段時間後,因附近可捕獵物減少,可採集的植物資源減少,他們會尋覓新的居住地。
研究意義
八角岩遺址遺存內容豐富,是黔中地區又一重要古人類居住地。對該遺址的發掘,有助於了解史前時期貴陽及周邊地區古人類的生計方式,研究黔中地區史前時期自然環境和早期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為建立黔中地區自舊石器時代晚期,一直到商周時期的文化發展序列提供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