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
灌木 。全株無毛,具油細胞及粘液細胞,有
芳香 氣味,常有
頂芽 ,芽鱗覆瓦狀排列,通常早落。葉為單葉,互生,常在小枝近頂端簇生,有時假輪生或近對生,革質或紙質,全緣,邊緣稍外卷,具羽狀脈,
中脈 在葉上面常凹下,在下面凸起或平坦,有
葉柄 ,無托葉。
八角屬植物 花芽 卵狀或球狀;花兩性,
紅色 或黃色,少數白色;常單生,有時2~5朵簇生,腋生或腋上生,有時近頂生,通常在小枝枝梢花較多,很少成小的復團傘
花序 生於老枝或樹幹上;
花梗 有時具小苞片1~數枚;
萼片 和花瓣通常無明顯區別,花被片7~33枚,很少為39~55枚,分離,常有腺點,常成數輪,覆瓦狀排列,最外的花被片較小,有時為小苞片狀,內面的較大,舌狀而膜質,或為卵形至近圓形而稍肉質,最內面的花被片常變小;雄蕊多枚至4枚,數輪至1輪,直立,
花絲 舌狀或近圓柱狀,
花葯 4藥囊2室,底著內側向,縱裂,藥隔有時具腺體,常與藥室長度相等或有時稍超過;
心皮 通常7~15枚,稀更多(21)或更少(5),分離,單輪排列,側向壓扁,
花柱 短,鑽形,子房1室,有倒生胚珠1顆,生於近基部的腹面。
聚合果 由數至10餘個蓇葖組成,單輪排列,斜生於短的花托上,呈星狀,腹縫開裂。
種子 橢圓狀或卵狀,側向壓扁,淺棕色或稻稈色,有光澤,易碎,胚乳豐富,含油,胚微小。
染色體 基數為:x=13,14,2n=26, 28。
節為單葉隙和具單跡;導管分子極延長而纖細,具混合網狀和梯狀穿孔板,穿孔板數目較多(30~150)橫隔;無穿孔的管狀分子有很多大而明顯的具緣紋孔,可以認為是管胞;木射線為異型細胞,1~2 (3)個細胞寬;木薄壁組織少而為傍管或部分星散;篩管為S質體。花粉粒為扁球形至近圓形。中等大小,直徑21.0~46.8微米。具3合溝,經常在兩極匯合,也有3溝的。極性為等極的。輻射對稱。表面粗糙。紋飾為網狀紋,與五味子族花粉表面相似。單花粉。
地理分布 八角屬植物近50種,僅分布於
北半球 ,大多數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中國、日本、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少數分布在
北美洲 東南部和中南美洲(
墨西哥 東部、古巴、
海地 和安的列斯群島)。中國有28種,2變種,產西南部、南部至東部。
栽培技術 育苗技術 ①種子催芽
八角屬植物 八角種子因含揮發性油,宜隨采隨播。經催芽處理的種子,能提早出芽且出苗較整齊。以乾淨的細河沙與八角種子混藏進行催芽,其比例為10:1,沙子的濕潤度以手能捏成團,拋在地上能散開為度,種子與沙均勻拌好,用厚度不超過25厘米的正方體樣箱為模子,攤成方箱狀,然後撒上薄層濕潤沙子,經常保持濕潤,待50%的種子露出芽點時,即可播種培育袋苗。經沙藏催芽的種子,苗木生長快、長勢好。
②營養土配製
八角育苗適宜採用營養袋育苗,營養袋規格以10厘米×20厘米為宜。營養土的配製是取荒山或有林地的心土與火灰土混合,比例為1:1,加入少量石灰(0.5%左右),以中和土壤酸性,並殺菌消毒,再加少量過磷酸鈣(2%左右)作為底肥,均勻混合入袋後等待播種。
③播種及苗期管理
播種前營養土淋透水,將發芽的種子播入袋,覆蓋種子的營養土不宜過厚,以0.5~1厘米為宜,及時淋透水,保持種子與營養土充分接觸。
袋苗管理 ⑴適時適量澆水,保持營養土濕潤;
⑵搭建遮陽棚,沙藏催芽的種子播種後1周即出土,需遮陽8~9個月,苗床保持透光度20%~50%,前期少,後期多。據富寧縣的試驗表明:若無遮陽,1個月後苗木的保存率僅為23.4%,平均苗高6厘米;透光度50%,苗木的保存率可達65.4%,平均苗高12厘米;透光度40%,保存率70.2%,平均苗高10厘米。生長健壯的1年生容器苗,高60厘米左右即可造林。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提倡用嫁接或扦插等無勝繁殖方式培育苗木。嫁接方法主要有切接、“T”形芽接、枝接等。經無性繁殖的苗木能保持八角優良品種的特性。
林育管理 八角幼林的撫育管理 八角造林後至植株普遍開花結實(能采葉蒸油),這段時期為幼林階段。幼林階段的長短與立地條件、水肥狀況、經營水平密切相關,因此,做好幼林撫育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生境條件,滿足八角生長發育對水、肥、光等條件,是保證八角豐產的關鍵技術。幼林撫育管理目標是力爭1年生、2年長、3年成林。
①搞好蔭蔽樹和保濕八角是一個耐蔭樹種,樹皮較薄,葉質地肥厚,夏天易遭日灼死亡。對大部分裸露的空地進行覆蓋是八角幼林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可利用雜木林、雜草灌叢等天然植物作蔭蔽樹和覆蓋,起到保持林地濕潤、均衡土壤溫度、減少水土流失、防止日灼等作用。
②中耕除草,由於降雨和人為因素,容易使土壤板結,不利土壤透水透氣和微生物的活動,同時由於溫暖濕潤,易生雜草,消耗土壤養分和水分。對八角園每年至少進行1~2次中耕除草,以1~2月和5~6月各工次,也可用草甘磷進行化學除草。
③施肥是保證八角樹體生長發育正常和達到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一般以穴關施肥或全園撒施。每年施肥最佳時間是2月和6月。因春肥長梢,夏肥促進八角生長旺盛。施肥以氮肥為主,對3年以上的幼林可兼施一些複合肥;第1~2年樹,每年每株施尿素50~150克;3年樹每株每次施尿素150~250克,加複合肥100~200克。八角幼林施肥比不施肥的提早2~3年結果。
④修枝整形的目的在於培育完整的樹冠和合理的枝條結構,以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八角的產量和質量。根據八角的生物學特性和實踐證明,最好的八角樹形是枝條柔軟下垂,均勻分布,豐滿充實的圓柱形,其次是塔形或圓錐形。
八角樹頂端優勢很明顯,無論葉用林還是果用林在幼樹期都要進行適當修枝整形工作。八角的果用林在幼樹期,要注意保持項芽,以形成強壯的主幹和粗大的枝條,利於今後采果。由於八角是耐蔭樹種,樹冠上下、里外均有果枝,結果的面積就越大,相對產量就越高。修枝整形一般在幼林高1.5~2米時即可截頂促分枝,每株保持2~3條分枝即可,對生長達旺,擾亂樹形的徒長枝、交叉枝以及骨幹枝上直立生長的枝條、過密枝、纖弱枝、病蟲枝、枯枝從基部剪除。
八角成林的撫育管理 八角成林撫育管理目標是高產穩產,因此必須強化如下撫育管理工作。 ①墾復可改變八角的土壤結構,補充水分來源,促進花芽分化和幼果正常發育。近年來民眾總結出“只要挖得勤,八角滿山林”的經驗。嘗到八角墾復,當年受益,2年增產,3年豐收的甜頭,一般3~4年墾復1次。 ②施肥對果用林來說,八角終年不離花果,樹體消耗養分大,必須加強施肥,才能維持體內養分平衡。現有一種八角專用肥,施用後,其增產可達25%~44%,適用樹齡在7年以上的樹,每年施2次,在5月和12月各施1次。每次每株0.5~1千克,在樹冠兩側挖小溝施下蓋土即可。另外每年施複合肥1~2次,每次每株施0.5~1千克,溝施蓋土,增產效果也明顯。 ③保花保果:八角落花落果嚴重,主要原因如下。 ⑴缺乏粉。八角是“抱子懷胎”,幼果與碩果並存的植株,9~10月秋果成熟,采果後,8~10月秋花開放,樹體積累的養分消耗較多,對開花坐果有一定的影響,靠土壤釋放的養分是不夠的。八角樹與其他果樹一樣,開花需大量養分,如樹勢脆弱,謝花後必然引起大量幼果脫落。 ⑵蟲害嚴重。八角每年開2次花結2次果,即每年3~4月開花,9~10月果熟(大造果),8~10月開花,翌年3~4月果熟(小造果),開花期長,果熟期也較長,與落花落果有關的主要是金花蟲危害,其中3月中旬至4月中旬為幼蟲期,危害葉、芽,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蟲危害幼果、葉和芽,輕者則減產,生長不良,重者則枯死。 ⑶大風吹落花果。 針對上述原因,應採取以下措施 ⑴清除林內雜草、灌木、全面墾復。 ⑵實行配方施肥:在每年的1~2月和5~6月各追肥1次,按氮:磷:鉀=0.3:0.1:0.3比例施肥,增產顯著,收益大。 ⑶噴施防落素和葉面肥,八角樹謝花70%~80%時,用防落素一包,尿素0.15千克,沖水60千克噴。 ⑷防治蟲害,每年在3~4月、6~7月用500倍敵敵畏或樂果液噴殺。 ④修枝整形對過密掛果少的適當重剪,稀疏少剪或不剪;樹冠下部內膛枝適當重剪,樹冠中上部和外緣枝輕剪;生長發育不正常、病蟲枝、乾枝多的重剪,生長發育健全的輕剪。 疏花對八角坐果率產量有明顯增加,疏花30%比對照(不疏花)坐果率增產30%;疏花20%比對照增產35.8%;疏花10%比對照增產32.4%。
施肥整枝 施肥、整枝及綜合配套技術對八角坐果率、產量有明顯的影響。每窩均施入糞尿2.5千克、火灰1千克、過磷酸鈣0.25千克,春、秋季各l次,增產85%;春季適當整枝(內空外實)後再加上施肥,則增產160%以上。 果用林幼樹期每年割草、斬青1~2次,第5~6次適當修枝整形,疏砍部分雜木林,促進通風透光,增加林地腐殖質,並適當鬆土施肥,促進林木生長發育結果。八角通過擇優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用良種壯苗和嫁接苗造林,產量可成倍地提高,用嫁接苗造林還能提早3~5年開花結果。葉用林每年要除草割藤兩次,並勤鬆土;春季施1次肥,最好是尿素肥料,在樹冠下按品字形挖坑或上方挖3個小坑每株施放0.5千克肥料,施後蓋土即可。為了使樹冠矮化和擴大樹冠,多發枝葉,栽植後3~4年進行截頂除去頂芽,一般4~5年即可采葉蒸油。
經濟價值 八角屬植物
經濟價值 較大,其中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 f. )是中國南方很有價值的經濟樹種,果為調味香料,葉、果可蒸芳香油,稱八角茴油,為重要香料和出口物資。
地楓皮 (Illicium difengpi B. N. Chang et al.)為廣西特產中藥材。有的種類葉綠花紅,可作綠化觀賞樹種。木材為細木工,家具等用材。
化學成分 八角屬植物含有
香精油 細胞(ethereal oil cells) 、粘質細胞和具分支的石細胞。常積聚有茴香亭(anisatin)為有毒內酯(a toxic lactone),通常也含有丹寧、花青素昔(proarthocyanins),但無
鞣花酸 (ellegic acid)。
本屬研究 八角屬是現存
雙子葉植物 中原始的類群之一,與
木蘭族 親緣接近,但有比木蘭族進化的性狀:⒈芽鱗多數,覆瓦狀排列;⒉無托葉;⒊離生心皮雌蕊數目比木蘭族為少,且輪狀排列於平頂隆起的花托上,非螺旋排列於延長的花托上;⒋胚珠1顆。因此為近代分類學家所公認八角族比木蘭族演進。
八角族 與
五味子族 相一致的形態特徵有:⒈葉為單葉互生,無托葉;⒉木材無穿孔的管狀分子具緣紋孔;⒊木射線為異形細胞;⒋木薄壁組織為傍管或星散;⒌篩管為S質體;⒍花粉粒紋飾為網狀;⒎染色體基數為:x=7,x=14,2n=28;因此A. Cronquist(1981)和A. Takhtajan(1987)支持胡先驌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中,將八角族與五味族建立
八角目 (莽草目Order ILLICIALES Hu(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