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行坊村

八行坊村

八行坊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社區,位於虎門鎮西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3.5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境內有三台山(又名筆架山),海拔63.13米。村依三台山東麓而建,坐西朝東。南與三將利交界,西靠三台山公園,北與元頭舊村交界,東為太沙路。2015年末,八行坊村戶籍人口955人。

八行坊村始建於宋代。明代,屬東莞縣歸城鄉第七都。清末,屬缺口可,民國時期屬第十一區南寧鄉。中華人民具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南柵鄉,虎門人民公社南柵生產大隊,虎門區南柵鄉,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管理區,虎門鎮南柵行政村、南柵社區。

2015年,八行坊村主要經營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印刷、玩具、文具、製衣、食品、鞋業、紙品包裝、塑膠、家居、木器等。是年,村有集體物業5.6萬平方米,其中廠房配套設施面積5.6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489萬元,總支出168萬元,集體資產總額2888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行坊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社區
  • 地理位置:虎門鎮西南部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955 人(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八行坊村始建於宋代。
明代,屬東莞縣歸城鄉第七都。
清末,屬缺口可。
民國時期,屬第十一區南寧鄉。
中華人民具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南柵鄉,虎門人民公社南柵生產大隊,虎門區南柵鄉,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管理區,虎門鎮南柵行政村、南柵社區。

行政區劃

八行坊村為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南柵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2102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八行坊村位於虎門鎮西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3.5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境內有三台山(又名筆架山),海拔63.13米。村依三台山東麓而建,坐西朝東。南與三將利交界,西靠三台山公園,北與元頭舊村交界,東為太沙路。
八行坊

人口

2015年末,八行坊村戶籍人口955人,其中男473人,女482人;80歲以上28人,最年長者96歲(女),海外留學人員3人。外來暫住人口12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5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人。
八行坊村
八行坊村

經濟

傳統經濟以水稻種植為主,花生、甘蔗、橙橘、荔枝、番荔枝、龍眼、黃皮、青梅也有大面積種植。20世紀90年代初,有蔬菜及經濟作物種植基地900畝,水果種植基地600畝,以養殖優質魚蝦為主的水產生產基地1600畝,有一定規模的生豬、“三鳥”養殖場6個。後隨工業和城市化的發展,農業經濟比例逐漸下降。
2015年,八行坊村主要經營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印刷、玩具、文具、製衣、食品、鞋業、紙品包裝、塑膠、家居、木器等。是年,村有集體物業5.6萬平方米,其中廠房配套設施面積5.6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489萬元,總支出168萬元,集體資產總額2888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八行坊村內有新德國小。

文體事業

八行坊村有籃球場3個,運動場1個,公園1座,活動中心1所。

基礎設施

1964年,八行坊村通電話。1965年,通電。1981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4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八行坊村有太沙路、多條鄉村道路通過該村境。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八行坊村因村靠山面水而居,故名為江邊村。南宋淳熙年間(1174一1189年),進士王知在歸鄉,於舊居象山對面山麓修築別墅。朝廷賜建“八行”牌坊。後來,鄉親為紀念王知在,改名為“八行坊”。
  • 傳統民居
八行坊村記憶體廣府傳統民居100座,少部分作為出租屋及居民住宅,多處於空置狀態,部分倒塌。
  • 世居村民
八行坊村世居村民以王姓為主,其先祖於五代末年從山西太原遷至廣東韶州曲江,北宋天聖三年(1025年)遷至此地。
  • 本地方言
八行坊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虎門話。
  • 族譜家規
八行坊村有《南溪王氏族譜》《南柵王氏族譜》及八行訓議、南溪王氏家規等。
  • 碑刻
碑刻有“任恤忠和”碑,立碑時間不詳,存倫惺王公祠。
  • 歷史事件
北宋開寶年間(968一976年),八行坊一帶泛稱為海南柵。
南宋淳熙年間(1174一1189年),王知在考取“八行”科進士,為虎門第一位進士。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撤裁鹽場。官府下令蓄淡沖鹹,南柵(含八行坊村)將鹽場用地改造為農田。
清嘉慶元年(1796年),八行坊村進士王文冕與大寧舉人譚然等倡議重修靖康社學。
民國十四年(1925年),南柵(含八行坊村)建立農會,組織民眾籌糧、運輸、引路,支援東征軍。
1951年,南柵(含八行坊村)開展土地改革運動,至1953年春,土地改革全面結束。
1992年,南柵(含八行坊村)建成三台山公園,是虎門地區第一個鄉村公園。

風景名勝

  • 倫惺王公祠
倫惺王公祠,約建於清朝,1997年,重修。占地面積497.07平方米,坐西向東,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闊12.6米,進深39.45米,以青磚、紅實木作主要材料,立有石柱,麻石鋪地。祠堂內有一塊“任恤忠和”碑,無落款。該祠堂為虎門鎮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八行坊村農產品有荔枝、番荔枝、龍眼、黃皮;傳統節慶食品有炒米餅、炸油角、煎堆、糖環、粉片、茶果仔。

著名人物

王知在(生卒年不詳),南宋淳熙年間(1174一1189年)“八行”科進士。
王詠佳(1902一1998年),先後任國民革命軍廣東第四戰區游擊縱隊司令部副官,東莞縣民眾抗日自衛團總幹事、戰時前線督戰長官、自衛團第三大隊大隊長。
王少強(1933年生),擔任香港元朗區多項公共職務,躬身力行推動慈善事業,獲社會高度讚譽,榮獲聖約翰五級勳章及英女王頒授榮譽獎。
王韻蘭(1946年生),任香港國泰合尺有限公司總經理,香港東莞同鄉總會主席,香港虎門同鄉創會副會長,東莞同鄉會婦女會副會長,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董,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會董。
王紹林(1947年生),曾任嶺南集團經濟開發公司黨委書記(正處級)。
王耀輝(1962年生),先後任香港東莞王氏宗親會主席、香港東莞同鄉會副主席、東莞市華僑聯合會常務委員、東莞市台胞台屬聯誼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

榮譽稱號

1995年3月,八行坊村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稱號。
1998年11月,八行坊村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農業辦公室,廣東省鄉鎮企業管理局授予“廣東省鄉鎮企業百強村”稱號。
2004年,八行坊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