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社神燈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八社神燈
  • 主題詞:傳統美術,八社神燈,蕪湖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

簡介

“八社神燈”原系加元村八個社、垾(孔垾、余垾、塘垾、馬橋垾、龍垾、高屋基社、五房社、宋社)村民自發組織的民間燈會,由流民玩小龍頭討飯,逐步演變為明代草龍、清代竹龍燈、今天鋼筋焊接的龍燈。鼎盛時期始於光緒五年(1879年)。其時,正逢豐收之年,為感謝上蒼,慶祝豐年,鹹保圩的八社(即8個自然村)便聯合發起組建龍燈會,故名“八社神燈”。八社神燈歷經百餘年傳承,將這一傳統文化更加發揚光大,讓歷史悠久的舞龍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得以延續。

歷史淵源

蕪湖縣六郎鎮加元村處於鹹保老圩,南距鎮政府5公里,西北距蕪湖市18.7公里。蕪宣高速、蕪屯快速通道、蕪太二級公路和蕪雁高速穿境而過。古時,這裡水草茂盛,鳩鳥聚集,為古鳩茲發源地。而今該地資源豐富,具有典型的魚米之鄉特色。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淳樸的民風,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八社神燈的傳承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環境。
“八社神燈”原系加元村八個社、垾(孔垾、余垾、塘垾、馬橋垾、龍垾、高屋基社、五房社、宋社)村民自發組織的民間燈會,由流民玩小龍頭討飯,逐步演變為明代草龍、清代竹龍燈、今天鋼筋焊接的龍燈。鼎盛時期始於光緒五年(1879年)。其時,正逢豐收之年,為感謝上蒼,慶祝豐年,鹹保圩的八社(即8個自然村)便聯合發起組建龍燈會,故名“八社神燈”。

基本內容

八社神燈造型獨特,由能工巧匠用竹片、鐵絲扎結(現用鋼筋焊接),外用綢緞或布匹縫製,內裝蠟燭(現多用蓄電池燈),製成龍的形狀。龍體分為龍頭、36板龍身和龍尾等3個部分,長80餘米。興燈共有設壇組建、制燈、教燈、出燈、接燈、玩燈、圓燈等7個程式。特別是出燈演出時,燈具精美,服裝統一,編排整齊,陣容龐大,場面極為壯觀,前有一對高燈分列龍頭兩側,後有13盞出子燈相隨。龍在鑼鼓聲中晃頭擺尾。起舞時,合著鏗鏘的鑼鼓節奏,形態逼真,意趣盎然。舞龍陣法新穎別致,花樣翻新,有三星高照、金龍抱柱、八方同心、五子登科、年年有餘、九九連環等,陣法多達13種。特別是在夜晚表演時,通明透亮的龍體在鞭炮、焰火余光中上下盤旋,蜿蜒起伏,龍與燈交相輝映氣勢更為恢弘。

主要價值

八社神燈打破姓氏、地域界限和俗規,體現了和諧觀念,有利於社會穩定及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八社神燈的傳承和發展,不僅弘揚了傳統的民間文化,而且充分展示了民間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突顯了歷史和文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