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疊橋

八疊橋

八疊橋位於臨海西十公里的永豐鎮八疊村,據《臨海縣誌》所載,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1942年重修。橋為分節並列式單孔石拱橋,長十七米,拱券用塊石乾砌,其餘砌以亂石。橋面鋪以石板,兩側做有望柱和欄板,望柱柱頭雕刻有各種走獸,西面正中欄板上刻有“八疊橋”三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疊橋
  • 位置:臨海永豐鎮八疊村
  • 始建:宋末元初
  • 重建:康熙八年
歷史,石塔,

歷史

八疊橋的始建年代,當地史料沒有記載。據清1851年重修的《台臨謝氏宗譜》載:“元兵熾,皇太后(即謝道清,臨海人)頒詔於台教子孫星居異地。獨幼鐮幼鉉二公不忍棄先人之墓,愴然捧宗器遺像卜居茶亭,隱德不仕,以詩酒鳴,高建兩橋於雙溪,種綠竹於西園。”謝幼鐮即八疊謝氏始祖,茶亭為八疊村內之一屋。因有這個記載,故該村文史愛好者謝氏後人謝卿認為,八疊橋始建於宋末元初,系謝幼鐮所建,至今有七百多年歷史。
早於謝幼鐮50餘年的《嘉定赤城志》就有“八疊橋,在縣西二十五里”的記載。可見,八疊橋的始建年代,在八疊謝氏入住前就已建成。但我們不能罷除的是,謝幼鐮因是宰相之後,家境比較寬裕,他住八疊後,曾出資重修八疊橋,不無可能。

石塔

八疊橋西首有一石塔。石塔高3.8米,由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基座為六角形須彌座,須彌座之上為六面柱體塔身。塔身東西兩面浮雕宮燈圖案,其餘四面浮雕人物立像。從人物的造型來看,為佛教的四天王像。塔的第二級塔身呈圓鼓形,中空,一面設壼門。第二級塔身之上作腰檐,腰檐仿木構建築。上設五道相輪,塔剎為葫蘆狀寶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