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松鄉位於甘肅康樂縣西南部,距離縣城23公里,東接蘇集鄉,南連鳴鹿鄉,西鄰太子山林區,北靠白王鄉。全鄉總面積266.38平方千米,現轄10個行政村, 95個合作社,總人口12106人(2017),農民人均純收入2156元,人均占有糧390千克。全鄉共有9所學校,其中1所完全初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松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康樂縣
- 面積:266.38平方千米
- 人口:12106人(2017)
概況,沿革,自然環境,行政區劃,機構設定,農業生產,農作物種植,林業發展,畜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交通運輸,人飲工程,項目建設,集鎮改造,民族宗教,重點工作受獎情況,
概況
位於康樂縣西部,距縣城25千米,平均海拔2280米。南部地區山巒重疊,北部處八松河兩岸,地勢平坦。面積266.38平方千米,總人口12106人(2017)。轄10個行政村。為新(集)八(松)公路終點。景點有藥水峽森林公園。
沿革
1950年設八松鄉,1958年併入蘇集公社,1961年析置八松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67.2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岔路、那尼頭、列屲、南山、塔莊、納溝、牛家新莊、八松、龔家莊、魏家寨10個行政村。
自然環境
全鄉面積266.38平方千米,全鄉共有耕地2.38萬畝,林地1.2萬畝,黃山荒坡8.6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986年為2.3畝,2005年為1.96畝,人均占有糧1986年為426公斤,2005年為571公斤,人均純收入1968年為257.3元,2005年為1479元,年增長13.3%。
本鄉西南部緊靠太子山脈和白石山山脈,地勢西南高,東北地,山體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6℃,全年無凍霜期128天,年日照時數2250小時,年降雨量580㎜,呈夏長秋短的季節特徵,屬典型的高寒陰濕地區。轄區內土質為黑麻土質地鬆軟,特別適合豆類植物生長。轄區內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扎子河支流,中菜子溝支流和藥水峽支流,由西南向東流入三岔河,最後入洮河。
特別是藥水峽水庫,年蓄水量達173萬立方米,為下游的蘇集鎮、康豐鄉25個行政村3.2萬畝農田提供了有力的灌溉保障,充分發揮了其獨特的優勢作用。境內全長15公里的省二級公路,康樂至和政段公路由東向西貫穿而過,將全鄉分為南北兩個部分,為全鄉大力發展提供了便利交通條件。
行政區劃
全鄉共轄十個行政村,95個合作社,有國中一所,國小八所,鄉衛生院一個,同時還設有信用社、農電站、農機站、供銷社、電信所、財政所、派出所等鄉屬機關單位。目前,鄉政府幹部職工1985年11人,2005年42人 ,現設黨委書記一名,人大主席一名,鄉長一名,鄉黨委副書記一名,副鄉長二名 ,武裝部長一名,綜治辦主任一名,司法所所長一名,計生站長一名,副站長一名,同時業務崗位有秘書、會計、計生、民政、土地、林業、廣播、經委、農財、勞務、殘聯、婦聯、團委等。
機構設定
八松鄉有黨委1個,黨支部13個,其中村支部10個,機關支部1個,學區支部1個,聯合支部1個,共有黨員358名,其中農民黨員291名;八松鄉人大主席團現有主席1名,州代表1名,縣代表9名,鄉代表49名,選民7946名;八松鄉人民政府綜合管理部門下設民政、司法、綜治辦、武裝部、殘聯、統計、宗教,計生站、林業站、廣播站。共有幹部職工48人,科級幹部11人。
農業生產
農作物種植
全鄉有耕地2.38萬畝,其中川地0.87萬畝,山旱地1.51萬畝,分別占總耕地面積的36.5%和63.5%。農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冬小麥最多,其次是大麥、蠶豆、小豆、洋芋、玉米等,經濟作物為油菜,藥材、小豆和蠶豆。藥材主要有柴胡、當歸、黨參、百合、秦艽、板藍根等。冬小麥畝產量達350公斤、豆類畝產量達250公斤,藥材畝產150公斤,近年來,為了調整種植結構,增加單位畝產量,鄉上組織創建了種植示範園區,占地500畝,突出了科學種植的示範推廣力度,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頭作用,大大提高了單位畝產量,增加了種植收入。
林業發展
本鄉地處太子山麓邊緣,氣候相對濕潤,且荒山荒坡較多,適宜發展林業生產,由於與太子山麓緊密相連,自然生長林相當豐富,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歷屆鄉領導班子十分重視林業發展,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己任,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為目標,累計完成了荒山造林2300畝,退耕還林870畝,育苗1200畝,並對烈窪村窩鋪林和新莊村娘子溝1000畝林地實施封閉式管理保護,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進一步實施長遠規劃,增加民眾收入,共完成以沙棘為主的經濟林600畝,為增加林業經濟收入奠定了基礎。
畜牧產業發展
長期以來,本鄉民眾具有傳統養殖牛、羊、豬、雞的良好習慣,除以種植糧食作物以外,附帶養殖以增加經濟來源和收入。並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和規律,養殖形勢也在悄然轉變,由少積多,由小積大,由傳統向科學養殖方向轉變。養殖存欄數量,大牲畜年末存欄從1986年的2904頭(匹)增加到2005年的3616頭(匹);豬存欄從1986年的1412頭增加到2005年的3159頭;羊存欄從1986年的3268隻增加到2005年的9883隻;雞存欄從1986年的1.01萬隻增加到2005年的1.6萬隻,畜牧業養殖收入從1986年的24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135萬元,平均年增長6.75萬元。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主要以公路為主。全鄉主要公路有康蒿(康樂至蒿至溝)公路和八新(八松至新集)公路兩條,其中康蒿公路由東向西途徑15公里,主要經過龔莊、魏寨、岔路、烈窪村;八新公路由北向南6.3公里,穿越塔莊、那尼頭、魏寨、新莊、南山村。另外鄉通村主要道路以簡易公路為主,主要有八松至扎子河4.8公里道路,上岔路至中菜子溝4.5公里道路,魏寨後溝至那尼頭、塔莊3.8公里道路。為便於交通運輸和民眾生產生活,鄉上每年在春秋兩季對現有道路進行拓寬整修、鋪沙硬化,保證道路質量。
人飲工程
鄉上充分利用縣上北部人飲工程項目的實施,動員全鄉廣大民眾,積極投工投勞,利用三年時間,使全鄉十個村2678戶民眾吃上了自來水。北部人飲工程利用本鄉藥水峽水源,惠及到蘇集、白王、流川、康豐五個鄉鎮的廣大民眾,主管道途徑本鄉烈窪村、岔路村、那尼頭村、塔莊村,全長13.2公里,同時埋設入村管道36公里,水量充足,極大的方便了民眾生活用水的需求。
項目建設
主要有娘子溝生態養殖基地,整村扶貧,納溝村河堤治理,新莊、烈窪棚圈養殖,農業示範園區建設,鄉政府辦公樓和鄉文化站建設。通過各種項目的順利實施,推動了本鄉經濟的快速發展。
集鎮改造
按照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要求和規劃,鄉上提出了“美化、綠化、亮化”的改造思路,對八松街道進行了重新設計和規劃,使其布局合理,標準統一,在原先基礎上,拓寬街道60米,統一修建磚混結構平房,並開挖邊溝,鋪置了彩磚,兩旁栽植了綠化樹,安裝了路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鄉的城市化品味,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面貌和環境。
民族宗教
本鄉以漢、回、東鄉族為主,其中漢族1986年9470人,2005年11735人,占總人口的91.3%和96%,回族1986年260人,2005年433人,占總人口的2.5%和4.5%,東鄉族1986年35人,2005年55人,占總口的0.3%和0.44%。回、東鄉族集中分布在塔莊村,其餘九個村均為漢族,主要宗教為佛教和伊斯蘭教兩種,主要宗教場所有岔路村福神寺、左腳寺,八松村妙音寺,南山村龍鳳山白雲寺,龔莊村岩峰寺,魏寨村陽窪寺,那尼頭八卡寺,還有塔莊村上下兩個清真寺。現全鄉從事宗教活動人員共有56名,其中漢族38名,少數民族18名。多年來回漢民族團結,宗教和順,人民安居樂業。
重點工作受獎情況
一是2003年抗擊非典工作中,被省上評為抗擊非典先進黨委;
二是2004—2007年,在綜治中工作突出,先後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無毒社區、文明單位、綜治工作先進集體;
三是計生工作一直保持在全縣前三名,並多次受獎和表彰;
四是2005年被評為黨管武裝先進黨委、先進基層黨委;
五是2006年被評為道路建設先進單位;
六是2008年由於司法工作成績突出,被州司法局評為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所長評為全州優秀基層司法所長; 七是2002—2009年,先後召開了全州千台大戲送農村現場會、稅費改革全縣試點現場會、全州優質化計生服務所現場會、全州技防推廣現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