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八日為漁洋山人生辰補松主社集樊園分韻得魯字

《八月廿八日為漁洋山人生辰補松主社集樊園分韻得魯字》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陳三立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八月廿八日為漁洋山人生辰補松主社集樊園分韻得魯字
  • 作者:陳三立
  • 創作年代:清末近現代初
  • 作品體裁: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往臥西湖卻炎暑,日看荷風送飛雨。
水光山氣銷樓欄,微傳海畔轟鼙鼓。
歸來輦道尋戰跡,野燒血腥雜塵土。
賣漿市屋一椽無,入門旅篋拾殘礎。
徐出訪舊失顏色,指點流彈突豺虎。
秋高日霽兵火稀,破碎吟魂懸幾縷。
儒冠社侶呼作群,樊園復此成賓主。
嘉辰政及阮亭降,拂拭葩卉仍媚嫵。
阮翁相望三百年,琚佩鏘歌傾仕女。
九天五雲樓閣曉,煩渠㕮咀獨辛苦。
小年亦采精華錄,瞠目不敢和秋柳。
我輩今為亡國人,強托好事圍尊俎。
此日肯為老醜延,此身差免沙蟲伍。
爬抉物怪寫離亂,自然變徵音酸楚。
雍容揄揚又一時,追拾墜韻同鸞羽。
漫從隆污別壇坫,但令哀樂赦肺腑。
諸公騷雅關運會,不廢江河殉初祖。
異軍積甲跨大邦,願裂邾莒附齊魯。

作者簡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為之一變,成為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