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月十八日政變
- 外文名:無
- 地點:日本
- 時間:江戶時代文久三年8月18日(
八月十八日政變(はちがつじゅうはちにちのせいへん),發生於日本江戶時代文久三年8月18日(1863年9月30日),1863年 9月 30日(文久3年8月18日),幕府勢力...
1863年(文久3年)8月18日,以會津、薩摩兩藩為中心的公武合體派,將以長州藩為中心的尊攘派逐出京都的事件。中文名 文久三年八月十八日政變 時間 1863年(文...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政府,與保持國...武漢國民黨右派在8月開始清黨,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合作全面破裂。 [4] ...
燕鐵木兒率阿拉鐵木兒、孛倫赤等十七人兵皆露刃發動政變,謀立武宗子周王和...(農曆為:日本慶長三年八月十八日)1783年——瑞士數學家歐拉逝世。...
八一九事件,又稱“蘇聯政變”、“八月政變”,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蘇聯發生的一次政變,當時蘇聯中央政府的一些官員企圖廢除蘇聯總統戈巴契夫並取得對蘇聯...
禁門之變是1864年8月20日(元治元年7月19日)發生在日本京都的武力衝突事件,又被稱為蛤御門之變、元治之變、元治甲子之變。禁門之變是1863年的八月十八日...
在“八月十八日的政變”之後,彥齋前往長州。在長州擔任三條實美的護衛。元治元年6月的池田屋騷動後,彥齋為了要幫在事件中死去的宮部鼎藏復仇於是再次前往京都...
久坂玄瑞從八月十八日政變到禁門之變 編輯 久坂玄瑞在京都提出“大和御幸(大和皇家視察)、御親政”的《攘夷御親征》的建白書,8月13日在親長州派的公卿三條...
文久3年(1863年),在京都“八月十八日政變”後,土佐藩內也開始對尊王攘夷的活動強力鎮壓,於是中岡迅速的脫藩,同年9月流亡到長州藩的三田尻(現防府市)。成為...
“八月十八日政變”後,新形成的“參豫會議”擔當起議論國政的角色。這是一個由幕府與雄藩組成的聯合機構,構成人員有將軍後見職一橋慶喜、薩摩藩主之父島津久光...
文久3年(1863年),來島又兵衛奉命召集獵人組成狙擊隊上洛,八月十八日政變後回到長州藩,受到高杉晉作創立奇兵隊的影響,來島又兵衛組建了游擊隊並且擔任總督,成為...
八月生麥事件三年三月 將軍德川家茂上京。五月長州藩在下關對外國艦隊進行炮撃。七月薩英戰爭八月天誅組之變 於京都發生八月十八日政變。九月 井土谷事件...
京都政局由支持攘夷的長州藩控制了主導權、在18日薩摩藩與京都守護職的會津藩合作舉行政變,使攘夷派公卿失勢,長州藩被迫離開京都(八月十八日政變)。幕府大舉反擊...
把長州藩公卿中川宮朝彥親王(尹宮)趕出京都政治圈,對此感到憤慨的長州藩激進派浪人與防守堺町門的薩摩藩與前來支援的會津藩衛士發生武裝衝突,史稱八月十八日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