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廓

基礎理論名詞。見《秘傳眼科龍木論》。八廓是指中醫眼科在外眼劃分的8個部位(或方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
  • 概念:指中醫眼科在外眼劃分的8個部位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八廓,歷代命名繁多。一般多用自然界8種物質現象或八卦名稱來命名。即天(乾)廓、地(坤)廓、風(巽)廓、雷(震)廓、澤(兌)廓、山(艮)廓、火(離)廓、水(坎)廓。稱之為廓,系取其有如城廓護衛之意。至於八廓的位置、內應臟腑以及臨床意義等,歷來說法各家不一。如《審視瑤函》認為八廓在眼各有定位,可憑(氣)輪上血絲“或粗細連斷,或亂直赤紫,起於何位,侵犯何部,以辨何髒何腑之受病”;但《銀海精微》認為八廓“有位無名”;《醫宗金鑒》卻主張八廓分屬於六腑、包絡和命門,因臟腑相應,其位又多與五輪相重。

中醫套用

八廓的位置、內應臟腑以及臨床意義,歷來說法各家不一。且八廓在臨床上的套用遠不如五輪普遍。本節從針灸臨症實用的角度出發,以明代傅仁宇《審視瑤函》的“八廓”理論為基礎簡介八廓診法。
1、八廓臟腑歸屬
《審視瑤函》說,“夫八廓應乎八卦,脈絡緯體於腦,貫通臟腑,以達血氣,往來滋養於目廓者,如城廓之謂,各有門路往來。”指出八廓並非有名無實,其間的經脈上通下達,與全身臟腑氣血有密切的關係。八廓的具體劃分首先要通過瞳孔引一水平線,然後再通過瞳孔和水平線成45°、90°、135°引三條直線,這樣四條線即將眼球和目眶分成八個相等的區域。而以瞳孔為中點又有八條線,鼻側的水平線為起點,作為第1線,依次為2、3、4、5、6、7、8。八廓的每一廓是以每條線為中心的45°範圍內。具體以第6線為乾廓,絡通大腸、肺,肺與大腸相為表里,上連清純,下輸糟粕,為傳導之官,又稱傳送廓;第7線為坎廓,絡通膀胱、腎,腎與膀胱相表里,主水之化源,以輸津液,所以又稱津液之廓;第8線為艮廓,絡通三焦(上焦),命門與三焦相為臟腑,會合諸陰,分輸百脈,又稱會陰廓;第1線為震廓,絡通膽,肝與膽相表里,主清淨,不受穢濁,故又稱為清淨廊;第2線為巽廓,絡通中焦、心胞,心胞與中焦相為臟腑,胞絡營血以滋養中焦,分氣以化生,故又稱為養化廓;第3線為離廓,絡通小腸與心,心與小腸相表里,為諸陰受盛之胞,故又稱為胞陽廓;第4線為坤廓,絡通於胃、脾,脾與胃相表里,土納水谷以養生,故又稱為水谷廓;第5線為兌廓,絡通下焦與腎,腎與下焦相為臟腑,主陰經化生之源,故又稱為關泉廓。
左目為陽,“陽道順行”,故廓之經絡臟腑的排列按順時針;而右目為陰,“陰道逆行”,故廓之經絡臟腑的排列按逆時針。臨床運用之時簡記,二大皆為震,二小皆為兌,上為離,下為坎,則能辨明陰陽順逆。
2、診查方法
八廓診查方法,主要是觀察氣輪,白睛上的經絡形態。具體如《審視瑤函》之“蓋驗廓之病,與輪不同……惟以輪上血脈絲絡為憑,或粗細連斷,或亂直赤紫,起於何部,侵犯何部,以辨何髒何腑受病”。也就是說臨床上主要是觀察白睛上的脈絡的起止、形態、顏色。以此來判斷氣血虛實,正邪盛衰以及臟腑自病傳經,經絡生克逆順等。
3、八廓主病
外感病分經絡:白睛赤脈從上而下者,為太陽病,赤脈從下而上者為陽明病,赤脈從外走內者為少陽病,赤脈從內走外者為少陰病。
內傷病則分臟腑:乾廓出現赤脈為肺與大腸;坎廓赤脈為腎與膀胱;艮廓赤脈為命門上焦;震廊赤脈為肝、膽;巽廓赤脈為肝與中焦;離廓赤脈為心與小腸;坤廓赤脈為胃脾;兌廓赤脈為腎與下焦。眶側為腑,瞳側為髒。根為本病,末為傳病。根據梢未的指向,確定傳變,根據粗細確定虛實;根據顏色判斷淺深,易治者斷,難治者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