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概況
八寶鎮位於廣南縣東南部,距縣城83公里(廣八線)或114公里(高速公路)。東南靠富寧縣,西鄰本縣南屏鎮,北接板蚌、楊柳井鄉,海拔1100米~1300米,年平均氣溫17℃。全鎮國土面積569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248個自然村278個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瑤等9個民族。常住人口71747人(2017年),是雲南省八寶米的原產地和全州糧食主產區,八寶米被評為雲南省6大名米之一。
八寶鎮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境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有“中國八寶貢米之鄉”和“高原小桂林”稱號,323國道和衡昆高速公路橫穿集鎮,在建的雲桂鐵路跨境而過,是文山州和廣南縣通往兩廣及沿海地區的“東大門”。八寶鎮於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列為雲南省中心小城鎮,2005年列為雲南省生態鄉鎮和雲南省60個旅遊小鎮之一,2009年榮獲省級文明小城鎮稱號,2011年被列為雲南省重點建設的210個特色小鎮之一,2013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建設鎮,2015年被評為雲南省宜居村鎮。
歷史沿革
八寶原稱八播,歷史悠久,早在5千年至1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代先民在此開拓繁衍,先秦時期為“僚”“濮”等古代部族領地,古代部族領地,兩漢時期屬郡句町縣,魏晉時期屬興古郡,唐為“僚子部”所轄,宋元屬特磨道、廣南西路宣撫司,明清改屬廣南府。民國29年改稱八寶,1958年文山州人民政府成立而隸屬廣南縣。
八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唐宋時期是邕州府賴以統治廣南的“特磨古道”的重要驛站,也是南詔、大理通往兩廣的重要通道。作為“句町古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先民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以壯族文化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文化,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和民風民俗。
地理位置
八寶鎮位於文山州東北部,廣南縣東南部,距州府文山城200千米,廣南縣城83千米。東南靠富寧縣,西鄰南屏鎮,北接板蚌、楊柳井鄉。地處東經105。19'~105。36',北緯23。36'~23。54',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1 100米~1 3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無霜期335天,年平均日照1 865小時,國土面積569平方千米,323國道和衡昆高速公路橫穿集鎮,在建的雲桂鐵路跨境而過,是文山州和廣南縣通往兩廣及沿海地區的“東大門”。
政區人口
全鎮轄壩龍、八寶、八甲、河野、板幕、百樂、楊柳樹、甲壩、交播、壩哈、甘蔗園、老寨、平邑、樂共、俄色、砂斗共16個村委會,234個自然村,273個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瑤、回、蒙古、傣、仡佬9個民族,常住人口71747人(2017年)。
資源
全鎮有國土面積569平方千米,森林面積達39143公頃、人工造林3.62萬畝、低效林改造5058畝,森林覆蓋率達43.5%;實有耕地面積合計54572畝,其中農田22279畝、旱地32293畝;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有大小河流26條,主要河流1條(八寶河),海拔在790米至15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8.4℃,年總降雨量為1260.4毫米。無霜期346天,年均日照總時數為1658.6小時。八寶鎮早在1988年就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評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評為雲南省中心小城鎮,2005年被列為雲南省生態鄉鎮和雲南省60個旅遊小鎮之一,2009年榮獲省級文明小城鎮稱號,2011年被列為雲南省重點建設的201個特色小鎮之一,2013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建設鎮,2014年被評為州級宜居小鎮,2015年被評為雲南省宜居村鎮,2016年入選“雲南省十大特色旅遊新地標”。
民族風情
八寶壯族世代多依山傍水而居,有燦爛的稻作文化,培育出了聞名全國的八寶貢米。壯族人民尊崇先祖,崇拜自然,民風淳樸,禮儀周全。壯家兒女,能歌善舞,心靈手巧,所產壯錦、銀飾,工藝精良,價廉物美,深得顧客喜愛。壯族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項目多而獨特,跑馬節、花街節、河燈節、新米節等場面熱烈,不勝枚舉,舞獅、耍龍、踩高蹺、花船戲蚌、放河燈令人耳目一新,趣味盎然。米花、粽粑、岜夯雞、酸辣鯰鰥魚、鴨子燜糯米飯等民族小吃,風味獨特。置身其中,定然陶醉於這濃郁、典雅的壯族文化氣息之中。
經濟狀況
2015年,全鎮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73個,註冊戶數為2122戶,註冊資金為3921.6萬元,以八寶貢米、那餱芒、姑嫡蒙、科興蔬菜、麻布養牛為龍頭的合作社規模不斷壯大;農民增收主要產業有八寶優質米、養殖業、蔬菜、土蜂蜜、經林果,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8.97萬畝,糧食總產量達3.5萬噸以上,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13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48元,農村經濟純收入59775萬元,存款6.8億元,貸款2.5億元。鎮域內有個體經營戶、私營企業等總計914家,實現總產值40860萬元,上繳稅金8000萬元,總收入達42543萬元。有工礦業企業21家,實現總產值29358萬元,總收入31041萬元。全年共接待遊客1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9億元以上。有貧困人口(收入2855元以下)8026人,6392戶7528人領取農村低保。
基礎設施
八寶境內擁有高速公路35公里,國道323線32.6公里,省道阿寶線32公里,縣道八板線30公里,鄉道700公里,鄉村變道59公里,全鎮行政村通路率100%,村小組通路率100%,自然村通電率和戶通電率分別為100%、98%,村委會通網率100%,移動通信網路行政村、自然村覆蓋率分別達100%和88%,固定電話入戶率32%,寬頻入戶率20%,行動電話普及率90%,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7%、有線電視用戶入戶率87%;有水庫4座,即1座中型水庫八寶水庫(庫容2360萬立方米)、1座小(一)型水庫牙么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底昂水庫和壩哈水庫;有壩塘13座,建有小水窖2860口,水利化程度達到了45%。
社會及集鎮建設
全鎮共有學校47所(其中初高級中學2所、國小30所、幼稚園15所),共有教師777人(其中廣三中220人、鎮中學116人、鎮中心學校351人、幼教90人),共有學生13674人(其中廣三中2980人、鎮中學1408人、國小校7438人、幼稚園1848人),有1個衛生院16個村衛生室,共有158名醫護人員(編內人員46名)和46名村醫。著力推進旅遊地產項目(八寶米旅遊商品綜合交易中心、句町小鎮休閒旅遊度假區、壯族飲食風情一條街、八寶商貿街二進地項目)和重點打造“一河兩岸”中心集鎮(宜居家園、家電家具城、九龍農貿市場);修復鎮區街道、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新橋客運和風雨橋貨車停車場、疏通集鎮排水系統、劃定行車停靠線、購買垃圾清運設備,組建執法中隊規範集鎮管理秩序,鎮區保潔工作公司化運作,做到日掃日清,集鎮環境得到較大改觀。加強重點區域土地管理,引導、規範農戶建房,嚴厲打擊規劃區內的違法違規行為;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集鎮建成面積達3.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2%。
旅遊名勝
八寶素有“高原小桂林”之譽。百里平川之上,青巒疊嶂,秀水蜿蜒,飛瀑磅礴,流泉清冽。奇洞巧穴之中,曲徑通幽,怪石林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置身於這如詩如畫的山川田園風光之中,使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更為可貴的是,八寶久遠的歷史和凝重的文化底蘊還為世人展示其獨特的文物古蹟(如余家岩洞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田房仙岩崖畫,八甲烽火台等)和石刻碑題(如“別有洞天”、“醒夢石”等)。“南北雙橋鎖鰲魚,東西二瀑掛垂簾,長虹臥波歸牧笛,漁舟晚唱春江月”,自然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足令遊客目不暇接,嘆為觀止。1988年,經雲南省政府批准,八寶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共分為5個片區,45個景點。其中,國家一級景點3處,國家二級景點4處。尤以一河(八寶河)、兩瀑(三臘、戈豐瀑布)、三洞(湯納、牙方、三臘溶洞)、四奇(奇特的喊泉、奇異的風洞、奇怪的洞鳴、奇特的怪石)、五古(古崖畫、古人類遺址、古文字、古文物、古橋)最具旅遊觀光價值。
八寶壯族十三寨是雲南省最具特色的壯田園村落,有自己的一套建築工藝,多取木石為原料,擅長鉚榫和雕工。喜歡樓居,房屋名叫“乾欄”,其樓多為三層,四垂檐瓦,一般頂屋儲糧,中層住人,底層飼養牲畜,以三開間或五開間為一幢,還建有耳房、閣樓和抱廈組成一套,家家都有望樓和曬排。寨中多鋪石板,均有風景林,壯鄉多水,河道上建築的風雨橋玲瓏別致,形成環境幽雅、民族風情濃郁的壯鄉格調,為國內外遊客、環保專家、建築界所矚目。
特別介紹:三臘瀑布 地址:位於八寶鎮以東12公里的三臘村
也叫“響泉瀑布”。八寶河奔流到這裡,從10餘米寬的懸崖傾瀉而下,瀑布因山勢分成三級,落差共120多米。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