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孫姓先祖孫東、孫明、孫永寧等三人來此建村定居。因建村處周圍有八條小溝夼,故命名八夼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夼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發城鎮
- 地理位置:位於海陽市西北部
- 面積:2.5平方公里
- 人口:670人
基本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八夼村位於海陽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21°00′,北緯36°57′。東與南柳村為鄰,西與後儒林莊相連,南與北埠後村接壤,北隔煙鳳公路與亭子口村相望。隸屬發城鎮。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30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4公頃,其中果園33公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及蘋果等農作物,山地宜種乾果。 2002年,全村248戶,670人。有孫、王2姓,均為漢族,其中孫姓占99.2%。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65年集體出工修建東溝水庫。
1970年修建南溝水庫。
1982年集體出工修建北河攔河壩。 同年村民集資用上電網供電。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2年投資11萬元,安裝自來水,解決了村民缺水吃的問題。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提高到200多公斤。198 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400多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1倍多;花生畝產250公斤,最高達300公斤以上。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569公斤,總產29.4萬公斤。 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蘋果、花生、蔬菜種植和養殖業。1985年,孫希格任黨支部書記時,帶領村民在東山栽植蘋果26.7公頃,成為全村的支柱產業。 改革開放後,畜牧養殖業發展很快,出現了不少牛、羊、豬、雞等養殖專業戶。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358萬元,其中農業210萬元,畜牧養殖業148萬元。
第二、三產業20世紀80年代後,開始發展第二、三產業。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108人,收入295萬元,其中工業12萬元,建築業50萬元,運輸業35萬元,商飲業140萬元,服務業58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1年,建起八夼村國小,時有學生24人。改革開放後,教育質量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5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過著半糠菜半糧的生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常年人均糧食達到800公斤。2002年,全村有各種機動車輛130多輛,電話100多部,電視機200台。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9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6年,孫希海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個黨員。1941年5月,成立黨支部,孫希海任黨支部書記。之後,孫希岐、孫風竹、孫希行、孫鳳和、孫風升、孫風雲、孫風璽、孫希智、孫希格、王學堂、孫希孔、孫希志曾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5個,黨員43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5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設立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孫希岐、孫忠榮、孫鳳竹、孫鳳和、孫鳳升、孫鳳雲、孫鳳亭、孫希格、孫鳳川、孫希智、孫鳳好、孫希志。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