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燈

八仙燈

清代光緒年間,山東臨沂蒙陰縣境,突發瘟疫,田地荒蕪,傳說八仙過海曾路過此地,於是當地村民就裝扮成八仙中各個人物,身騎八隻怪獸。作氣勢強悍奔放的表演,在鄉間走村串戶, 祈盼風調雨順,祛瘟治病,人丁興旺,年年收成好。他們這種燈,現仍在民間演出,而且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仙燈
  • 地區:宣城的雙橋
由來,表演,傳承,

由來

宣城的雙橋八仙燈,是袁家宗在光緒末年,袁家宗舉家由合肥農村“一擔籮筐下江南”,定居在宣城東郊雙橋集鎮旁,務農為生。因此地燈會相當盛行,還經常到縣城演出,名氣很大,宣城老人記憶深刻。不僅龍燈玩的活,其他形式的燈也很多,如全由小伙玩的雲燈、小馬燈;姑娘玩的挑花籃、打蓮槍;男女合演的河蚌燈、跑旱船,這些都有優美的唱詞和婉轉的曲調。
此外還有老馱少、麒麟送子、飛鋼叉表演的功夫真是了不得,舞獅等,在這種環境的渲染下,袁家宗把在老家學來的八仙燈的表演技藝,口傳親授給一些愛好的青年,人稱八仙過海燈,也加入了雙橋地區的龐大燈會群演出。
到民國初年又有兒子袁之德繼承至解放的54年,後由於政治環境被迫停演。時至76年粉碎四人幫,又有孫輩袁學富,組織復演八仙燈,參加的成員大都年老,而且還有女性介入其間。81年至今也經常為廟會或其他活動演出,是皖東南少見的形式。可惜除八仙燈現在依然存在外,其餘的那么多燈種早已失傳,銷聲匿跡,再也見不到了。會扎燈的匠人也所剩無幾。

表演

因演的是八仙,故也稱為神燈,所以在每次演出前都仿照舊時劇團上演前的程式,由醜行角色焚香祭奠,祈禱演出成功。因戲劇初創時,丑角是皇帝親自扮演的,故丑角的地位最高。他們也是有醜行鐵拐李的扮演者焚香,祝願人壽年豐,其實八仙中的八個人物,也包含有生、旦、淨、醜幾行。待演員臉部化妝好後,各自穿上相應的服飾和拿上個自的寶器,在鑼鼓的伴奏和鞭炮響聲中,一行二十人的隊伍出發,在前面有兩人舉燈牌的引導下,起步行走在道中,遇有爆竹迎接,就開始換走交叉八字步,走園場或竄花表演起來。八位演員手拿竹夾板敲打,開始唱起以江南民間小調為基調的述說八仙故事的固定唱詞,其旁還有幫唱,也可即興演唱,這要看演員的功夫,尤其是唱詞的句子銜接處的過門相當悅耳動聽,其固定唱詞是:
“一洞神仙漢鐘離,身穿八卦紫蘿衣,身穿八卦天下走,手拿雲帚是法律:二洞神仙呂洞賓,身背寶劍三尺長,身背寶劍天下走,鐵板橋下戲牡丹;三洞神仙曹國舅,文武百官拜春秋,文武百官都不做,萬貫家財一旦丟;四洞神仙張果老,倒騎毛驢過仙橋,倒騎毛驢仙橋過,關公打馬隨後跟;五洞神仙藍采和,身背花籃手提鑼,手提花籃江中過,江中失落藍采和;六洞神仙韓湘子,他在雲中吹笛子,一聲高來一聲低,九度文公十度妻;七洞神仙何仙姑,人人說她無丈夫,她到茅山去學法,何人知道何仙姑;八洞神仙鐵拐李,身背八寶如葫蘆,身背八寶走天下,八洞神仙算第一。”

傳承

2014年春節前,到雙橋協助宣城電視台經濟生活頻道《零距離》欄目組,拍攝《年味》系列電視片時,無意間發現雙橋八仙燈的演出形式依然存在,後推薦宣城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宣城記憶》欄目組,隨後又推薦到宣城廣播電台《新聞聯播》欄目和省廣播電台《午間廣場》欄目。春節期間在眾媒體的相繼多次播放後,在雙橋地區廣大農村引起強烈反響,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現已由八仙燈第三的傳人七十三歲的袁學富組建了一支全由年青女性表演的團體。總的來說,雙橋八仙燈演出歷史已有百餘年了,演出成員已由全男性,後又男女合演,現發展到清一色女性演出,我又把此燈會推薦到將要舉辦的2014年宣城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遊月系列活動中的民俗專場表演活動參加演出。
經走訪有關專家審定,此八仙燈是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範圍。另還想請宣城市音樂家協會協助,把八仙燈曲調以簡譜的形式記錄下來,免得再行口頭親傳,為宣城民間曲藝音樂增添一樂章的片段。整個演出若能配上民樂伴奏,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