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氣候,地形,保護對象,植物,動物,旅遊,主要景點,紅色旅遊,景區熱度指數,交通概況,
歷史沿革
清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看中了東陵的這方寶地,卻沒有在他在位時修建皇陵。康熙時期開始修建皇陵。清王朝還在八仙山附近的黃花山麓、石頭營村後建了6座王爺陵。
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無力支付東陵護衛軍的軍餉,便宣布“清東陵風水禁區”開禁,“以林代餉”。各地的木商蜂擁而至,對八仙山以及周邊的森林進行了掠奪性砍伐。在這次歷史性的災難中,八仙山的原始森林遭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在抗日鬥爭中,八仙山用它的天然屏障保護了八路軍和老百姓,是抗日前線的烽火台。而日本侵略軍也將這裡作為轟炸的重點,使原本就已經千瘡百孔的八仙山森林又慘遭炮火的洗劫。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在八仙山一帶建立了薊縣國營林場,對八仙山及周邊的林區進行了40多年的育林養護,使八仙山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環境逐漸恢復起來,形成了華北地區少見的保留著原始森林特性的天然次生林區。
1984年12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薊縣八仙桌子天然次生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從1984年到1988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組織了有關科學家對八仙山進行了長達4年的資源摸底以及綜合性調查。
1990年4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八仙桌子保護區升格為市級自然保護區,1991年7月,保護區更名為“天津市薊縣八仙山自然保護區”。
1995年11月,國務院在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論證後做出決定,命名八仙山保護區為“八仙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5360公頃,並確定了八仙山在自然保護、科普研究和旅遊資源上的定位。
1996年6月1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對遊人開放。
1999年11月22日經國家科協批准為全國首批科普教育基地。
地理環境
位置
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仙山國家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位於薊縣城東北約30公里 ,地處北京 、天津、唐山 、承德四市之腹心,東臨金碧輝煌的清東陵,西接巍峨壯觀的黃崖關長城,南瀕碧波蕩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險秀的霧靈山。
氣候
保護區屬於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區,年平均氣溫8~10℃,7月份平均氣溫23.4℃,極端最高氣溫34.5℃,1月份平均氣溫-7.2℃,極端最低氣溫-21℃,全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以上的天數為180天。八仙山山峰起伏,雲籠霧罩,常出現千變萬化的雲海景象。因矗立於華北平原北緣,距海較近,有面迎從太平洋吹來的暖濕氣流,多地形雨,俗有“一年七十二場澆陵雨”之說;保護區內年平均降水量超過800mm;據1993~1996年實測,年降水量均超過900mm,是華北地區降水最多、濕度最大的地區之一;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發量1250~1300mm,最多1897.6mm。全年積溫4200℃,全年日照時數2700小時,太陽總輻射量為120千卡/cm.年。春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一般風力為3~5級。夏季相對濕度60~80%,無霜期195天。
地形
該區地處燕山山脈西側尾支,最高峰羊樓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地勢最高,群峰匯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
保護對象
植物
在保護區內,生長著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帶等區域多種植
物,據初步考證,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1000餘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七種,區內主要森林植被類型有:油松林、落葉闊葉雜木林、蒙古櫟林、栓皮櫟林、遼東櫟林、榆木林、山楊林、核桃楸林、欒樹林、楓樹林、白蠟林、丁香林、懸鉤子林等。藤本植物種類多、數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觀,著名的野生獼猴桃滿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實,碧綠翠滴,營養價值,藥用價值被譽為“水果之王”。
物,據初步考證,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1000餘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七種,區內主要森林植被類型有:油松林、落葉闊葉雜木林、蒙古櫟林、栓皮櫟林、遼東櫟林、榆木林、山楊林、核桃楸林、欒樹林、楓樹林、白蠟林、丁香林、懸鉤子林等。藤本植物種類多、數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觀,著名的野生獼猴桃滿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實,碧綠翠滴,營養價值,藥用價值被譽為“水果之王”。
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紅杜鵑等等,夏季有東陵八仙花、中華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復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紅等等,其中被科學家稱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東陵八仙花”、“迎紅杜鵑花”。
區內生長著各種名貴中草藥200多種。主要有:丹參、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參、百合、遠志、黃岑、地黃、苦參、藿香等,品種極豐富,在林下和山陰溝谷潮濕之處有多種蕨類植物和苔蘚、地衣等,森林中還繁生著多種食用菌。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主要有:黃檗、胡桃、核桃楸、野大豆、地錦草、貓眼草、京大戟等。
動物
野生動物和珍禽異鳥在保護區茂密的森林中,棲息、繁衍著眾多的野生動物,現已發現的有429種分屬於34目,136科,有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魚類及大量的昆蟲類。優越的森林生態環境保留著原始森林特徵,在華北其他地區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動物,在這裡仍能正常生存著,熱帶、亞熱帶的動物,如甲蠅、廬山珀蝽、谷蝽、藍尾石龍子、王錦蛇、山眉、山噪眉等。寒帶水族動物花江羅,北鰍等都在這裡“安家落戶”。經初步考證,生存著金錢豹、豹貓、雀鷹、紅角鴞、長耳鴞、紅角隼、獾、狐狸、狍子、野兔、勺雞、榛雞,以及《中日保護候鳥協定》保護鳥類計50多種。
旅遊
主要景點
第一山
八仙山是天津市唯一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首批科普教育基地;還是國家地質公園--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最為典型的代表。
松林浴場
八仙山松林浴場面積1696畝。油松12萬株,每到春夏之交,松樹開花,微小的花粉顆粒漂浮在空氣中,很容易被人體吸入體內。據最新的醫學研究證明,松花粉對增加人體免疫力、防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效。
聚仙峰
聚仙峰名稱來源於神話傳說,相傳鐵拐李等八仙曾經此上空而過,被這裡美景所吸引,便降祥雲聚於此山峰,故名“聚仙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
神水峽遊覽區
八仙遊覽區
沿黑松林往前至“明安梁”西行可攀八仙山主峰“聚仙峰”。它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登臨聚仙峰一覽眾山小,如霧雨之日登臨主峰,俯瞰雲海縹緲,無盡的山林群峰時隱時現,似登臨仙境一般。八仙山景區內主要景點有:聚仙峰、樺坪山莊、飛來石等,八仙石即“八仙桌子”,這塊著名的天然異石,位於聚仙峰北下側約1公里的山坳里。旁邊的“八仙亭”以金色琉璃瓦蓋頂呈八角攢頂式。亭東南即是八仙泉。
石洞溝遊覽區
從八仙石繼續向北行2公里,拐進西側峭壁夾著的深谷,即進入了石洞溝景區,即探險區。這裡景觀有:一道瀑、二道瀑、雞血瀑、小石林、野獾嶺、廟台峰、廟台飛瀑、金牛潭、廟台遺址等自然景觀。石洞溝並無洞,因溝兩邊山林茂密,藤蘿枝蔓與古樹相互攀援,置身其中,如在洞穴,樹幹上盤繞著野生獼猴桃,腳下巨石累卵間,泉水與溪流處跳躍跌宕,常年不涸。溝谷的地質結構一邊為太古界達36億年,一邊為中上元古界達18億年,兩個年代斷裂處即形成了石洞溝。溝向西延伸長約2公里。
太平溝遊覽區
從八仙山停車場北側三岔路口,往北直行,即進入太平溝景區,徜徉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可抒懷古之幽情,聽栩栩如生的磐石,傾訴久遠往事,在欣賞秀美山川的同時,可觸摸到歷史跳動的脈搏,在左側山崖上,保留著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修築的北齊長城遺址,轉過山口的北側山崖上,一塊巨石傲然挺立,石上一株松樹,酷似古代將軍頭盔上的紅纓,人們稱它為“將軍石”。這條山路也可通往主峰,距主峰3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平溝慘案遺址,八路軍用過的石桌、石凳、石碾等。
紅色旅遊
抗日戰爭時期,八仙山地區是盤山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範圍包括黃乜子、太平溝、八仙桌子(現名八仙山)、八仙山、黑水河、赤霞峪、古強峪等村莊,因這裡山高林密,坡嶺縱橫,物產豐富,便於隱蔽、休整,是薊縣乃至冀東地區黨政軍抗日活動的大後方。
景區熱度指數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6.16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6.12
交通概況
八仙山毗鄰龍華古鎮,到達龍華古鎮後可步行或乘坐當地交通工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