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模型是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模型,是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從事製造的企業和生產知識的大學兩個部門。前者專門從事財貨及勞務的生產,以供應消費及投資等有形資本。後者則專門生產“知識”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部門模型
- 外文名:Two department model
- 定義: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模型,是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從事製造的企業和生產知識的大學兩個部門
兩部門模型是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模型,是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從事製造的企業和生產知識的大學兩個部門。前者專門從事財貨及勞務的生產,以供應消費及投資等有形資本。後者則專門生產“知識”因素。
兩部門模型是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模型,是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從事製造的企業和生產知識的大學兩個部門。前者專門從事財貨及勞務的生產,以供應消費及投資等有形資本。後者則專門生產“知識”因素。公式企業的生產函式:Y=F{K,(1...
兩部門經濟是指只有廠商和居民戶兩個經濟部門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居民戶向廠商提供各種生產要素,得到相應的收入,並用這些收入購買和消費各種產品與勞務;廠商購買居民戶提供的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並向居民戶提供各種產品和勞務。循環模型 收入流量循環模型 兩部門經濟是指只有廠商和居民戶兩個經濟部門的經濟。在...
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 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假定經濟由兩個部門組成的內生增長模型。如“宇澤-盧卡斯模型”。為了區別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形成機制的差異,許多內生增長模型都假設經濟是由兩個部門組成的,資源需要在兩個部門之間進行配置。參見“宇澤-盧卡斯模型”。
兩個部門 Scandinavian mode 該模型將小國開放經濟分為為兩個部門:一是開放部門,包括生產出口產品以及生產有進口替代品的產品的行業;二是非開放部門,包括因受到政府保護或自身特點而沒有國外競爭的行業。三個因素 該模型認為,小國開放經濟的通貨膨脹率取決於三個因素:1、世界通貨膨脹率,2、開放部門與非開放部門...
二元經濟模型(Dual Sector model)是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阿瑟·劉易斯在1954年發表的《勞動無限供給下的經濟發展》中提出的發展經濟學模型。內容 “二元經濟”指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是由兩個不同的經濟部門組成。一是傳統部門,二是現代部門。傳統部門 自給自足的農業及簡單的、零星的商業、服務...
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是指在價格水平既定、利息率既定和投資水平既定的條件下,分析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水平的模型。模型決定 在兩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組成,均衡國民收入由下列模型決定:消費函式:C=f(Y)投資函式:I=I0 均衡條件:Y=C+I 橫軸代表國民收入,縱軸代表總需求,45°線表示總需求...
盧卡斯的內生經濟成長模型把整個經濟分成兩個部門。在一個部門中每個勞動者根據其擁有的物質資本(與產品同質)和一部分的人力資本生產消費品。在第二個部門中,人力資本自我形成。假定每個勞動者能力和他貢獻給人力資本的時間(可視作受教育和培訓的時間)決定了他進一步獲取知識的速度。模型還進一步假定,所有個人都是...
哈里斯·托塔羅模型是二元經濟結構問題的一種著名經濟模型,又稱托塔羅模型(Todaro Model),由美國經濟學家托塔羅(Todaro)和哈里斯(Harris)提出,與著名的劉易斯模式觀點相反。內容介紹 哈里斯·托塔羅在1970年發表的開創性論文《人口流動、失業和發展:兩部門分析》中,將二元經濟中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的勞動力流動...
宇澤-盧卡斯模型,內生增長模型之一。將經濟成長的源泉和動力歸結為人力資本的積累和增長的模型。由日本經濟學家宇澤弘文(1928— )於1961年首先提出,後經美國經濟學家盧卡斯(Robert Lucas,1937— )完善,故稱。該模型把整個經濟分為物質資本生產和人力資本生產兩個部門,將勞動區分為原始勞動和專業化人力資本,...
從經濟學史的角度來看,該模型最初是由法國經濟學家莫里斯·阿萊斯在1947年的一本教科書中提出的,然而阿萊斯的工作在經濟學界幾乎沒有任何影響。1958年,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在討論利率的決定問題時提出了一個純交換經濟的OLG模型,並用來討論貨幣在經濟中的作用。1965年,戴蒙德又建立了一個具有生產部門的...
為了討論產品數量和產品種類的關係,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首先將整個經濟分為兩部分:某個行業(集團或部門)和行業之外的其它部分。假定行業內部的各種產品之間具有很好的替代性,但與其它行業產品之間的替代性則很差。如果將行業之外的所有產品用x0表示 ,行業內的各種產品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 表示,則代表性...
二元結構模型,即“劉易斯-費-拉尼斯模型”。這一理論被西方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是第三世界勞動剩餘國家發展過程的“普遍真理”。基本介紹 劉易斯二元結構理論的三個假設前提:(一)不發達經濟分為兩個部門,即城市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現代部門和農村以農業,手工業為主的傳統部門。(二)勞動無限供給。(三)工資水平不...
換言之,知識的進步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體現於勞動者身上的熟練程度,它在模型中用人力資本來表示;另一方面是體現於新設備、新原材料等物質產品之上的技術先進性,它在模型中用技術水平表示出來。發展 羅默於1990年給出了第二個模型,其中假設有三種投入:資本、勞動、技術,經濟中有兩種類型的部門:研究部門、...
將績效考核設計成主要績效和基礎績效兩部分。主基二元績效模型 該模型的思想是將績效考核設計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績效”,要求個人、部門甚至企業不斷提高,因為它是顯現績效的重要部分,做得越好,績效分越高,它重點評估員工和團隊的管理效果和創造價值增值的能力,因為它是判別優秀員工與價值分配的重要依據;...
(1) 勞動是兩個部門共同使用的唯一生產要素;(2) 勞動在同一地區的部門間流動,在地區間不流動;(3) 製造品的生產成本包括勞動和中間投入品。經修正使得CPVL模型的集聚機制由CP模型的勞動流動變為企業間的垂直聯繫。由於集聚最終是通過兩種累積循環因果效應來實現的,故CPVL模型幾乎保留了CP模型的所有特徵。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結構,與前面的要素稟賦理論相比,除了關於要素流動性的假設不同外,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其具體包括:X、Y兩種產品生產都使用勞動;規模收益不變;勞動是同質的,可在兩個部門間自由流動;勞動總量是固定的,並且充分就業;資本是特定生產要素,即兩個部門的資本不能互相使用;每個部門的資本投入都是...
概言之,第二部分所發展的理論框架和分析模型對工業化作為經濟動力 的經驗研究顯現出相當的解釋力。正如第三部分顯示,這個框架和這些模型 對解釋中國自改革以來經濟成長和就業擴張現實表現出相當強的洞察力。尤 其是將工業化作為經濟成長動力的兩部門模型有助於澄清兩種增長模式的結 ...
4.1 LeontiCf模型(投入一產出模型)4.2 動態LeontiCf平衡 4.3 VonNetlmann-GalC模型 4.4 多部門模型的特徵 4.5 大道性質 第5章 控制型技術革新模型 5.1 Solow積分模型 5.2 Kantorovich單部門巨觀經濟模型 5.3 市場經濟學中的物化型技術進步模型 5.4 積分生產函式 5.5 Glushkov兩部門巨觀經濟模型 5....
模型簡介 海氏工作評價法又叫“指導圖表——形狀構成法”,是由美國工資設計專家艾德華.於1951年研究開發出來。它有效地解決了不同職能部門的不同職務之間相對價值的相互比較和量化的難題,被企業界廣泛接受。其實質上是一種評分法,根據這個系統,所有職務所包含的最主要的付酬因素有三種,即技能水平、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這一理論的倡導者屬於瑞典學派 (亦稱北歐學派),而北歐又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所以,將這一理論稱作斯堪的納維亞模型。這個模型主要以瑞典作為研究對象,說明處於開放經濟中的小國失業與通貨膨脹的並存現象。它認為,在開放型的小國中,主要存在開放經濟和非開放經濟兩大部門。開放經濟部門的通貨膨脹受世界性通貨...
二元化經濟可以區分為兩個發展水平顯著不同的部門的經濟。 二元化經濟模型(Dual Sector model)也稱作“兩部門模型”(Dual Sector model)是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阿瑟·劉易斯在1954年發表的《勞動無限供給下的經濟發展》中提出的發展經濟學模型。構成 “二元化經濟”指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是由...
二元經濟結構理論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劉易斯(W.A.Lewis,1915-1991)於1954年首先提出的。在其《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一文中,闡述了“兩個部門結構發展模型”的概念,揭示了開發中國家並存著由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體系和城市現代工業體系兩種不同的經濟體系,這兩種體系構成了“二元經濟結構”。基本簡介...
庫茲涅茨在說明這一倒U字形時,構想了一個將收入分配部門劃分為農業、非農業兩個部門的模型。在此情況下,各部門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變化可以由如下三個因素的變化來說明。這三個因素是:按部門劃分的個體數的比率;部門之間收入的差別;部門內部各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庫茲涅茨推斷這三個要素將隨同經濟發展而起...
後來,費歇爾(Fisher, S.)和弗蘭克爾(Frenkel, J. A.)在1972年發表的《投資、兩部門模型、債務及資本品的交換》一文中運用分階段法提出了債務周期理論,並提出了五階段債務周期模型:①不成熟的債務人階段,貿易逆差,淨資本流入,利息淨流出,債務上升,此階段以外資彌補外匯缺口。②成熟的債務人階段貿易逆差...
二、兩部門經濟的流量循環模型 與恆等關係 40 三、三部門經濟的流量循環模型 及恆等關係 42 四、四部門經濟的流量循環模型 及恆等關係 43 本章小結 45 複習思考題 45 閱讀推薦 48 第三章 消費與簡單凱恩斯巨觀經濟 模型 49 第一節 均衡產出 50 一、最簡單的經濟關係 50 二、均衡產出的概念 51 三、投資...
6.1 模型假定/116 6.2 模型和性質/119 6.3 最優路徑分析/122 6.4 疊代均衡/124 6.5 穩態解/130 6.6 城鄉差距/131 6.7 本章小結/132 第七章 城市化紅利與紅利分配失衡/134 7.1 數值模擬方法/134 7.2 城市部門/141 7.3 農村部門/146 7.4 兩部門模型/151 7.5 城鄉差距/159 7....
1.3 數理經濟學中的模型 1.3.1 經濟模型 1.3.2 經濟數學模型及其構成 第2章 靜態均衡分析 2.1 均衡的含義 2.2 線性模型 2.3 非線性市場模型 2.4 一般市場模型 2.4.1 兩種商品市場的線性模型 2.4.2 一般商品市場模型 2.5 凱恩斯國民收入模型 2.5.1 單一部門簡單國民收入模型 2.5.2 兩部門...
由於兩部門工資差異,誘使農業剩餘人口向城市工業部門轉移。經濟發展的關鍵是資本家利潤即剩餘的使用,當資本家進行投資,現代工業部門的資本量就增加了,從農業部門吸收的剩餘勞動就更多了。當剩餘勞動力消失,勞動的邊際生產率也提高了,與工業達到一致,這時經濟中的二元結構也消失了。 含義 劉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兩種含義: ...
第四節 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人的決定及變動 第五節 乘數論 第六節 三部門經濟的收人決定 第七節 三部門經濟中各種乘數 ……第十四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第十五章 巨觀經濟政策分析 第十六章 巨觀經濟政策實踐 第十七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第十八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第十九章 國際經濟的基本知識 第...
“劉易斯-費-拉尼斯模型”。這一理論被西方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是第三世界勞動剩餘國家發展過程的“普遍真理”。簡介 劉易斯二元結構理論的三個假設前提:(一)不發達經濟分為兩個部門,即城市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現代部門和農村以農業,手工業為主的傳統部門。(二)勞動無限供給。(三)工資水平不變。劉易斯劃分了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