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色鱗頭鮋(學名White scales on head)又稱黃斑鱗頭鮋、兩色石狗公,石狗公仔,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科的其中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兩色鱗頭鮋
- 界:動物界
- 目:鮋形目
- 屬:鱗頭鮋屬
- 英文:White scales on head
基本信息,分布,深度,特徵,顏色,體型,生態,經濟利用,
基本信息
編號: | 8475 |
拉丁目名: | SCORPAENIFORMES |
中文目名: | 鮋形目 |
中文科名: | 鮋科 |
拉丁科名: | Scorpaenidae |
中文亞科: | 鮋亞科 |
拉丁亞科: | Scorpaeninae |
中文屬名: | 鱗頭鮋屬 |
拉丁屬名: | Sebastapistes |
拉丁種名: | albobrunnea |
定名人: | (Gunther) |
年代: | 1874 |
中文名: | 兩色鱗頭鮋 |
原始文獻: | (出自台灣魚類志:840.) |
模式產地: | Pelew Is. |
國內分布: | 台灣 |
國外分布: | 印度-西太平洋 |
資料來源: | 台灣魚類志:243. |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琉球群島、日本、東非、菲律賓、印尼、澳洲等海域。
深度
水深1~30米。
特徵
顏色
本魚體呈暗褐色,頭部及體側有一些不規則的黃色斑塊及一些細微青斑散布。
體型
眼睛下方有4枚突出硬棘,並整齊排成一列,而前鰓蓋骨後下方亦有鋸齒般硬棘,塞蓋後方則有硬棘2枚。胸其與身體同色,寬而不長。尾鰭暗黃色,末緣截形。眼大,吻長僅略長於眼徑。體長可達10厘米。背鰭Ⅻ-9;臀鰭Ⅲ-4—5;胸鰭16;腹鰭Ⅰ-5。側線鱗24—25。體長為體高2.5—2.7倍,為頭長2.2—2.3倍。體側扁。頭略側扁。顱骨棘棱發達。枕骨部無凹窪。額棱明顯,中間具深溝。第二眶下骨後端與前鰓蓋骨固著,無第三眶下骨,有第四眶下骨。眶下感覺管伸達第二眶下骨後端,不達顱骨。眶下棱1條,具2—3棘。頭部無皮瓣。胸鰭具3—5分枝鰭條。體褐紅色,體側具不規則雲狀斑紋。暖水性小型海魚,體長達60mm。鰭上硬棘有毒,需小心。
生態
棲息在深處,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小魚、甲殼類為食。
經濟利用
為美味的食用魚,一般均為薑絲煮清湯或味增湯食用。亦可作為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