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蓼(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兩棲蓼,中藥材名。本品為蓼科植物兩棲蓼的全草。夏、秋採收。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濕。治痢疾,腳浮腫,疔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棲蓼
  • 漢語名稱:Liang Qi Liao
  • 別名:小黃藥(《貴州草藥》)。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化學成份,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兩棲蓼的全草。夏、秋採收。

性味歸經

《貴州草藥》: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

《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治痢疾,腳浮腫,疔瘡。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生於水中者:莖橫走,節部生根;葉有長柄,柄由托葉鞘中部以上伸出;葉片矩圓形,浮於水面,長5~12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鈍,基部通常為心形。生於陸地者:莖直立,不分枝;葉有短柄;葉片寬披針形,密生短硬毛,長6~14厘米,寬1.5~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托葉鞘筒狀,頂端截形。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苞片三角形;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5;花柱2,伸出於花被之外。瘦果近圓形,兩面凸出,黑色,有光澤。

分布區域

分布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陝西、湖北、雲南、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湖泊、河流淺水中和水邊濕地。

藥材性狀

橫走莖技,長圓柱形而微扁,節部略膨大,並生多數黑色細須狀不定根;表面褐色至棕褐色,有細密縱走肋線,無毛。葉多捲曲,展平後,水牛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2.5-4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或圓形,無毛;陸生或伸出水面葉,長圓狀披針形,長4-8cm,寬l-1.5cm,先端漸尖,兩面被短伏毛;托葉鞘筒狀,先端截形;葉柄由托葉鞘中部以上伸出。花序穗狀;花被褐色,雄蕊5枚,花柱2。氣微,味微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藥理作用

木犀草素的作用參見忍冬藤條。

相關配伍

治疔瘡:小黃藥、野煙各三錢。搗絨外敷。(《貴州草藥》)

化學成份

含黃酮類金絲桃甙、q蓄甙、槲皮黃甙、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另含綠原酸和咖啡酸。此外,含生物鹼。生長在水中時,含痕量生物鹼,花期增加到0.017%,然後消失。如生長在陸上,花期開始時含0.04%,盛開時達0.29%。如再移植於水中,則生物鹼含量又下降。

"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治痢疾,腳浮腫,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