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岐歌,典故名,典出《後漢書》卷三十一《張堪傳》。漢張堪任漁陽太守時,吏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百姓歌頌道:“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後遂以“兩岐歌”為讚美吏治清明、歲和年豐的歌。 亦簡稱“兩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岐歌
- 拼音:liǎng qí gē
- 解釋:讚美吏治清明、歲和年豐的歌。
- 同義詞:兩岐
詳細釋義,典源,典源譯文,釋義,運用示例,人物簡介,
詳細釋義
典源
《後漢書》卷三十一《張堪傳》
在郡二年,征拜騎都尉,後領票騎將軍杜茂營,擊破匈奴於高柳,拜漁陽太守。捕擊奸猾,賞罰必信,吏民皆樂為用。匈奴嘗以萬騎入漁陽,堪率數千騎奔擊,大破之,郡界以靜。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嘗召見諸郡計吏,問其風土及前後守令能否。蜀郡計掾樊顯進曰:“漁洋太守張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討奸。前公孫述破時,珍寶山積,扌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職之日,乘折轅車,布被囊而已。”帝聞,良久嘆息,拜顯為魚復長。方征堪,會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詔褒揚,賜帛百匹。
典源譯文
張堪在蜀郡兩年,征拜為騎都尉,後來率驃騎將軍杜茂,擊破匈奴於高柳,被拜為漁陽太守。捕擊奸猾,賞罰必信,官吏民眾都樂意為他所用。匈奴曾經以一萬騎侵入漁陽,張堪率數千騎奔襲,大破匈奴兵,漁陽郡界得以安靜。於是在狐奴開稻田八千多頃,勸民耕種,得以富裕起來。百姓歌頌道:“桑無附枝,兩岐長滿了麥穗,張君為政,百姓樂不可支。”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嘗召見諸郡掌管計簿的官吏,問其風土及前後郡守縣令的政績。蜀郡計掾樊顯進道:“漁陽太守張堪過去在蜀,其仁愛足以恩惠部下,威信足以討伐奸佞。前公孫述破滅時,珍寶堆積如山,積聚掌握之物,足以稱富十代,而張堪去職之日,乘折轅車,布被囊而已。”帝聞之,嘆息良久,於是拜樊顯為魚復縣長。正準備征張堪,恰好張堪病逝,帝深為悼惜,下詔書表彰,賜帛百匹。
釋義
張堪任漁陽太守時,吏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百姓歌頌道:“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後遂以“兩岐歌”為讚美吏治清明、歲和年豐的歌。亦簡稱“兩岐”。
運用示例
唐 包何 《和孟虔州閒齋即事》詩:“麥秋今欲至,君聽兩岐歌。”
唐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詩:“夷陵舊人吏,猶誦兩岐歌。”
人物簡介
張堪,字君游,東漢南陽郡宛縣人。他志趣高潔,行為端方,頗受稱道。
劉秀年輕時,就稱讚過張堪的志氣節操,他稱帝後馬上拜張堪為郎中,升遷至“謁者”(皇帝上傳下達的近侍官員),後又委以重任,命張堪押運作戰物資,並率騎兵七千,隨大司馬吳漢去討伐割據蜀郡的公孫述,在中途又加封為蜀郡太守。漢軍攻下成都後,張堪先領兵入城,檢視了公孫述珍寶堆積如山的庫藏,對全部財物逐一清點,開列清單,如數上交朝廷,自己不占一錢一物。
張堪被任命為漁陽太守時,無論是安邊還是治民,都有卓著的政績。對張堪的德政,人民歌頌道:“桑無附枝(桑樹繁茂,沒有多餘無用的枝條),麥穗兩岐(麥子長出雙穗),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鎮守漁陽八年,人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生活殷實富足,地方實力大增,匈奴不敢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