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功利思想研究》是王浦劬、趙滕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5月。
該書採取了傳統的學案體進行編撰,即以功利學者人物的思想為脈絡,對兩宋功利思想進行梳理和闡發,以此顯示兩宋功利思想的基本面貌。該書指出,兩宋功利思想既不同於性理之學僵化地堅持“王道”,也不同於法家思想一味地強調“霸道”,其政治思想是王霸統一的治國理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兩宋功利思想研究
- 作者:王浦劬、趙滕
- 類別:哲學著作
- 字數: 259千字
- 首版時間:2020年5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三階段介紹了兩宋功利思想。其中,北宋前中期階段主要介紹了李覯、王安石及“皇祐三先生”尤其是王開祖的功利思想;北宋後期階段主要介紹了“永嘉九先生”中的周行己、許景衡、劉安節、劉安上的功利思想;南宋階段主要介紹了永嘉學派中鄭伯熊、薛季宣、葉適、陳傅良的功利思想以及永康學派陳亮與朱熹的“義利王霸之辯”。
作品目錄
上篇 北宋前中期 | 中篇 北宋後期 | 下篇 南宋 |
---|---|---|
儒家的復興 李覯的功利思想 王安石的功利思想 永嘉學派的先聲——王開祖的功利思想 | “永嘉九先生”與其代表周、許、大劉、小劉 周行己的事功思想 許景衡的功利思想 劉安節的事功思想 劉安上的事功思想 | 南宋永嘉學派與永康學派諸君子 鄭伯熊的事功思想 薛季宣的功利思想 葉適的功利思想 陳傅良的事功思想 陳亮的“義利王霸之辯” |
創作背景
從思想發展歷史來看,兩宋既是儒家吸收道、佛精華,全面建立自身道德色彩的本體論的時期,也是儒家內部以功利為核心要義的事功思想得到全面闡述和論證的時期。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相對弱化與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催生了兩宋時期哲學、倫理以及政治思想的繁榮。兩宋時期的儒學學者對於儒學的功利思想的闡發,不僅構成了兩宋時期政治哲學的重要內容,而且構成了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中的功利思想的重要內容。研究兩宋功利思想,有助於人們全面認識和了解儒學思想的發展,深化對兩宋政治、經濟、軍事歷史的認識。基於此,《兩宋功利思想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兩宋功利思想歷經北宋前期的準備階段、北宋中後期的興盛階段和南宋的集大成階段,繼承了戰國荀子以來的事功傳統,形成了與性理之學相對立的現實主義的儒家範式。兩宋功利思想家既具理論高度,又有實踐事功,其功利思想體現了儒家重德傳統之下對現實和功利的重視。從理論邏輯來看,這種思想邏輯形成了中國特色政治哲學中利益論述和分析範式。首先,兩宋功利思想是一種儒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以世界觀層面“道”的實有性與倫理觀層面“義”的優先性為紅線。兩宋功利思想是嚴守這兩條紅線的,所以兩宋功利思想家在世界觀層面以唯物主義替代性理之學的唯心主義,在經驗世界重構了“道”的實有性。在倫理觀方面,雖然重視功利的作用,強調以功利來經世致用,但是他們普遍認為道德是高於功利的。其次,兩宋功利思想既強調功利,又認為道德高於功利。這就產生了功利側重於道德優先的內在張力,如何解決這種張力,是兩宋功利思想的創新與焦點,即一方面將道德從形而上世界的人性論中解放出來,將其置於客觀的、現實的世界之中,另一方面將道德與功利緊密結合起來,在兩者的關係中論證道德的居先性與功利的合理性。也就是說,道德規範作為一種客觀事實,是對功利達成合理配置的現實狀態。而功利的合理性則體現為道德規範的實現離不開功利的邏輯。沒有功利,那么道德就缺乏現實的基礎;而沒有現實的道德秩序,功利也必將陷入混亂,最終難以達成;最後,在世界觀與倫理觀的基礎之上,兩宋功利思想提出了“王霸並用”“王霸統一”的政治觀。這種政治理論一方面將“王道”同民利結合起來,認為“王道”的基礎是人民的功利,另一方面認為改革、法治、激勵、權變等“霸道”的現實舉措都是合理的,是應當在兩宋的政治、軍事實踐中被充分運用的。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兩宋功利思想研究》 | 2020年5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6097-5 |
作者簡介
王浦劬,江蘇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學位委員會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位分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任。
趙滕,遼寧人。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助理教授。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學士學位、經濟學專業學士學位,中共黨史專業碩士學位及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