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安瑤族鄉
- 成立於:1984年10月
- 位於:鐘山縣西北面
- 下轄:37個自然村
- 面積:142.3平方公里
- 人口:1.7萬人
- 電話區號:0774
鄉鎮簡介,自然資源,經濟,農業,林業,歷史文物,乳鴿養殖,立足市場,修渠抗洪,豐林種植,文化生活,招商引資,人民生活,
鄉鎮簡介
兩安瑤族鄉成立於1984年10月,位於鐘山縣西北面,東與富川瑤族自治縣柳家鄉交界,西鄰花山瑤族鄉,南接紅花鎮,北與恭城瑤族自治縣三江鄉山水相依,全鄉總面積142.3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設在兩安街,距鐘山縣城28公里,轄6個村委會,37個自然村,總人口1.7萬人,其中瑤族人約占總人口的98%。
兩安瑤族鄉位居深山腹地,境內山青水秀,田園風光秀麗迷人,當地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交際語言多種多樣,有瑤話、本地話、西南官話。兩安鄉交通便利,鐘恭公路和富鐘公路貫穿全鄉,所轄的六個村委已通柏油、水泥路。主要山嶺有大桶山、塘肚山、雞籠山、平頂山等,主要河流有思勤江、大岷河、大桶河等。地處山區,森林、礦產、水利等資源豐富。全鄉耕地面積11905.3畝,林業用地1127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8%,活木蓄積量23.81萬立方米。主要農副產品有玉米、木薯、茶葉、花生、香米、香茹、木耳、筍乾、蜂蜜、腐竹和八角等。歷史古蹟有建於1883年10月的蓮花古戲台,始建於洪武八年的大竹坪古寨門,始建於漢代的茅樟古廟等。山水風光有氣勢壯觀的密溪瀑布,景色迷人的大桶山等。
兩安古稱“保全”、“安樂”, 民初成圩,建國後行政上曾隸屬紅花公社,19
84年10月單獨成鄉。居民主要操平瑤話、本地話、西南官話。思勤江源頭三水貫穿全鄉,支流有大岷河和大桶河。主要山嶺有大桶山、塘肚山、雞籠山、平頂山等,土質為黃紅壤土和沙質土,適宜種植多種經濟作物。全鄉耕地面積1.2萬畝,其中水田1.09萬畝,早地1000多畝。主要經濟作物有玉米、紅薯、木薯、茶葉、花生和大肉姜等,特產有香米、香菇、木耳、筍乾、蜂蜜、腐竹和八角等,建有萬畝八角基地、中草藥基地、香芋種植基地、優質稻制種基地。林業用地1.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8%,活木蓄積量為23.81萬立方米。鄉鎮企業主要有木器加工廠、膠合板廠、刨片加工廠和水電站等。鄉內有兩安街圩場,每月逢一、四、七日為圩期,農副產品交流活躍。兩安由於地處深山,水資源豐富,近幾年興建的水電站有大桶二級站、星寨電站、大岷電站、龍窩電站,總裝機容量達3530千瓦。正在開工興建的有竹梅一級電站、兩安電站。另據水電部門的勘查,還有白石腳、小岷、竹梅二級站、槽碓源和密溪源等5處可開發興建水電站。全年財政收入37.8萬元,完成財政支出2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21元。全鄉現有1所中學和7所國小(其中有2所是希望國小)。
兩安瑤族鄉
自然資源
中高嶺土、稀土蘊藏量尤為豐富,經濟開發潛力巨大;該鄉水能資源充沛,桂江一級支流思勤江發源於此,全鄉水能蘊藏量8400千瓦,現通過招商引資興建4個裝機容量在500千瓦至1600千瓦之間的水電站;森林資源豐富,有森林面積7485公頃,林木蓄積旦23.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8% 。
經濟
2010年,兩安瑤族鄉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有效開展工作,全鄉完成財稅收入79.2萬元,占總任務104.21%,其中國稅完成44.59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17.30%;地稅完成30.31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21.24%;財政收入完成4.3萬元,完成任務的33.08%,財稅收入在2009年的基礎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 3961元,同比增長 15.2 %,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農業
2001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進展,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2470.1萬元,同比增長5%,共種植3465畝經濟作物,同比增加200多畝,全鄉糧經比進一步調整為6.8:3.2。養殖業逐步回升,實現畜牧水產值77.64萬元,同比增長9.5%。全年促進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招商引資工作成績喜人。全年全鄉共引進項目5個,其中意向項目2個,已簽約項目3個,實際到位資金為197萬元。小城鎮建設取得新進步。全鄉6個村委中已有4個村委開通了程控電話。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力爭早日興建鄉集區供水工程,進一步推動小城鎮建設步伐。
2010年建成新農村示範點1個;新建成果菜基地1個,新發展種植加工類農業企業1家,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個;農副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新建沼氣池191座; 完成牛雜交配種400頭,養殖業不斷發展壯大。
特色農業
種植傳統習慣後,提出了瞄準廣東市場需求發展山區農業的思想理念。針對沙坪、新寨等自然村農民有種植香芋的傳統習慣,該鄉按照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採收的“三統一”原則,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連片的無公害香芋種植基地,全鄉無公害香芋種植面積達到800畝,畝產值達到5000元,優質的香芋吸引了廣東省廣州、佛山等地的客商前來洽談收購業務。兩安瑤族鄉充分發揮經濟能人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存欄母豬60頭,肉豬500多頭的經濟能人盧茂瑞創辦的大型養豬場為示範點,輻射帶動有主要勞動力的家庭發展三元雜肉豬養殖,年養8至12頭豬的農戶大大超過往年,依靠豬草、玉米、米糠等農產品飼養的肉豬主要銷往廣東市場,受到廣東市民的歡迎。再次是拓市場,以市場調優結構。沙坪村黨支部書記黃社恩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通過租賃土地種植並與廣東客商牽線搭橋的方式,發展優質小南瓜種植200畝,預計畝產值達到2000元,不僅讓附近農民看到了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希望所在,而且讓外出務工的農民放心務工,整合了土地資源,避免田地丟荒現象的發生。
林業
林地經濟初具規模。全鄉新增宜林荒山造林面積600畝,種果357畝,完成任務的102%;全年完成退耕還林0.6萬畝,公益造林0.3萬畝,合作造林1.4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 2010年共完成林權勘界面積16.9萬畝,位居全縣前列。努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群防群治機制和定期巡山制度,做到及時發現火情,及時撲滅。
歷史文物
賀州鐘山縣兩安瑤族鄉蓮花村的古戲台。此戲台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戲台南向,與其相向50米是龍王庵,戲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寬7.85米,深5.44米,後台橫長12米,進深4.45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磚木結構,重檐翹角歇山頂式,正脊飾鱉魚及寶珠,二層瓦面上飾二龍戲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繪八寶圖案,前台兩側斗拱間是木雕獅子,後台正中屏風上飾歌女手托琵琶起舞圖畫,上方是“河清海宴”四字大拱額,台基上飾龍鳳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戲台由來碑文,後台兩側築山字形風火牆,前台與後台相通的兩個門上有“龍飛”、 “鳳舞”木雕橫匾,屋頂正脊是雙魚托珠,可以說整個戲台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不管是布局、結構、擴音、雕刻都達到較完美的結合,體現了瑤鄉獨特風貌和瑤民的聰明才智。1985年被定為鐘山縣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又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乳鴿養殖
鐘山縣兩安瑤族鄉通過提供經營場地、小額貸款和技術支持等一系列幫扶措施,
吸引了一大批有資金、有技術的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創業,先後建起了乳鴿養殖基地、芋頭種植基地、木材加工廠等一批鄉村經濟實體。圖為該鄉乳鴿養殖大戶徐大松在挑選出欄的乳鴿。
立足市場
鐘山縣兩安瑤族鄉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市場暢銷的農副產品,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瑤鄉農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以來,該鄉引導當地農民民眾走“基地+農戶”、“種(養)大戶+農戶”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在種植方面,在沙坪、星寨等自然村發展優質香芋800多畝,..
修渠抗洪
鐘山縣兩安瑤族鄉兩安村委立頭村村民徐德賤來到他的責任田,看到他家的早稻苗生機勃勃的樣子,高興地說:“還是新農村指導員好啊,要不是他幫我們及時修好這條防洪水渠,今年我的早稻要絕收了。” 6月中旬的強降雨天氣,導致該鄉兩安村委立頭村白水沖壩損毀嚴重,..
豐林種植
盛夏八月,冒著火辣辣的太陽走進鐘山縣兩安瑤族鄉的萬畝速豐林種植基地,展現在筆者眼前的是如海浪般高低起伏的翠綠,這些兩三年前種下的速生桉幼苗如今已經全部長成近6米高的綠樹,使人不得不讚嘆它們的生長能力之強、生長速度之快。隨行的該縣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高興地向筆者介紹,短短几年,..
文化生活
鐘山縣兩安瑤族鄉黨委、政府重視少數民族地區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投入建設鄉級文化站。該文化站總建築面積455平方米,使用面積430平方米,並於近日建成將在鄉慶20周年到來前夕投入使用。文化站的建成,將極大地豐富了瑤胞的業餘文化生活,..
招商引資
地處鐘山縣邊遠山區的兩安瑤族鄉立足豐富的山地、土地、水利、交通等資源優勢,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1至10月,該鄉引進招商項目5個,契約投資額16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050萬元,全面完成今年該縣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
該鄉在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中,以打造服務型政府為契機,圍繞“重點抓工業,突出抓招商,關鍵抓項目”的工作思路,狠抓機關作風建設,使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意識統一到一心一意謀求工業和招商工作新發展上來,從而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確保招商項目引進一個,成功一個,見效一個。該鄉立足豐富的水資源,引進外地客商投資450萬元建設年發電量650千瓦的大竹坪一級電站,投資560萬元建設的年發電量800千瓦的槽碓源電站,其中大竹坪一級電站正在緊張安裝設備,預計將於今年底運行發電。立足豐富的土地資源,引進投資165萬元建立800多畝優質香芋基地,投資60萬元建立150畝的優質小南瓜種植基地。依託寬廣的山地資源,引進湖北省客商投資480萬元建立5000多畝速生桉種植基地,該基地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說道:“我到過許多地方考察投資速生桉種植項目,最後選擇在兩安瑤族鄉,不僅是因為這裡的投資環境比較理想,鄉里的幹部職工和農民民眾比較熱情,而且是因為這裡的交通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鐘(山)富(川)公路和鐘(山)恭(城)公路這兩條公路的建設,給我們帶來了投資的新希望。
2010年招商引資工作成效明顯。 在重點扶持壯大現有企業的基礎上,我鄉採取主動出擊,內聯外引,走資源開發與對外開放並重的路子招商引資。通過政策上給優惠、政治上給地位、經營上給環境、服務上給方便,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吸引外地客商駐足兩安,興辦企業,全鎮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0年共完成招商引資總額15900萬元,到位資金6800萬元,完成年任務的138%;實現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01萬元,同比增長65.74%。
人民生活
繼續以為民辦實事為切入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著力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完善原有2個五保村和1座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啟動了2個五保村建設工程,解決了全鎮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問題;紮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2010年參合率達96.07%,進一步解決困難農民民眾住院治病難問題;認真落實危房改造工程。共核實上報危房改造農戶116戶,發放資金185.6萬元;是建立“家庭化集中供養、多元化社會保障、制度化自我管理、社會化持續發展”的五保戶供養模式,實現了應保盡保和按標準施保。同時,紮實推進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著力改善農村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條件。2010年,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改建或新建4戶五保戶和特困殘疾人的房屋。共發放五保救濟款、優撫款614339元,救濟糧1.581萬公斤,救濟油600公斤,發放棉被324床,衣服1052套。全鎮新增低保人數695人,年發放低保金62410萬元,初步實現了應保盡保;加快勞動力轉移培訓步伐,發展壯大勞務經濟;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力度,不斷擴大全鎮社會保險範圍;“五五”普法深入開展,依法治鄉水平不斷提高。此外,全鎮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扶貧、廣播電視、婦女兒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全鄉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