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中下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9.4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長1.2天。
基本介紹
- 品種名稱:兩優1511
- 品種類型:水稻
- 審定號:豫審稻2007005
- 選育單位:信陽市農業科學院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中下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9.4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長1.2天。株高130.7厘米,穗長25.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4.6萬,每穗總粒數183.3粒,結實率85.9%,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2.5和3.2,穗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白葉枯病1級;褐飛虱9級;中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2.0%,長寬比3.1,堊白粒率26%,堊白度2.8%,膠稠度75mm,直鏈澱粉含量16.6%,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3級。
產量表現
2002-2003年組合比較試驗比照種兩優838分別增產6.5%-7.9%。2004年參加河南省南部稻區區域試驗,8個點平均增產402%其中光山點增產14.1%,信陽點增產9.3%,羅山點增產12.3%。2005年區域試驗,八個點平均比對照增產5.1%。2006年南部稻區生產試驗名列第一位,在信陽大田生產一般畝產650-700公斤左右,最高畝產可達800公斤以上,是一個高產穩產的雜交水稻新組合。
2014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綠色通道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7.29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0.55%。2015年續試,平均畝產667.58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0.46%。兩年區試平均畝產632.44千克, 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0.51%。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6.82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0.72%。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要點:1.長江中下游作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千克,稀播培育壯秧。2. 移栽秧齡30~35天,寬行窄株栽插為宜,栽插株行距13.3厘米×30厘米或16.7厘米×26.6厘米,雙本栽插,畝基本苗8萬左右。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畝施純氮11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鉀6千克,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後期看苗補施穗肥。4.加強田間水分管理。前期淺水管理,後期不能斷水過早,間隙灌溉濕潤管理到成熟。5.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螟蟲、褐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區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區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流域稻區以及浙江省中稻區、福建省北部稻區、河南省南部稻區作中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