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品種屬粳型兩系雜交稻組合,在京、津、唐地區種植全生育期164.2天,比對照中作93早熟8天。株高118.4厘米,根系發達,分櫱力強,莖桿粗壯,彈性好,耐肥抗倒,主莖總葉片數16片,株型鬆散適中。每穗總粒數173.6粒,結實率83.6%,千粒重24.2克。抗性:苗瘟3級,葉瘟1級,穗頸瘟1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7.4%,堊白米率53.5%,堊白度18.1%,膠稠度77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0.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優培粳
-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75
- 選育單位:河南省信陽市農科所
- 品種來源:培矮64S×9420
- 株高:118.4厘米
品種簡介,產量表現,栽培技術,
品種簡介
品種名稱:兩優培粳(原名:兩優協粳)
產量表現
2001年參加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7.0公斤,比對照中作93增產8.2%(不顯著);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655.0公斤,比對照中作93增產22.1%(極顯著)。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4.8公斤,比對照中作93增產19.9%。
栽培技術
1、適時播種:一般4月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10~12公斤,秧齡35天左右;2、合理密植:每畝插2萬穴,插植規格為16.5×19.8厘米,每穴插1~2粒穀苗,每畝基本苗10萬株;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追肥,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純氮12公斤,鈣鎂磷肥40公斤,氯化鉀7~8公斤。水漿管理要做到淺水勤灌,每畝總莖櫱數達25~28萬苗時排水曬田,收穫前7天斷水;4、防治病蟲:注意防治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的危害。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中抗稻瘟病。米質一般。適宜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中部和北部作一季春稻種植。
2005年河南審定,編號:豫審稻2005002
特徵特性:屬粳型兩系雜交稻類型,豫北沿黃稻區全生育期145-150天,豫南稻區全生育期132天左右。分櫱力強,生長繁茂,株型鬆散適中,株高118.4cm,劍葉高出穗層,冠層整齊,受光良好;莖桿粗壯,根系發達;主莖總葉片數16片,葉片濃綠,上部葉片功能期長,莖葉夾角小;穀粒穎尖紫色;畝有效穗數為23-26萬,穗長22.3cm,平均每穗實粒數173.6粒,結實率85%,粒型橢圓,粒色橙黃,粒長5.9 mm,長寬比2.4, 千粒重24.2g。2005年品質測定:出糙率82.1%,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9.0%,堊白粒率27%,堊白度3.2%,膠稠度70mm,直鏈澱粉20%,主要指標達國優3級標準。2002年抗性鑑定:抗苗瘟、葉瘟和穗莖瘟;2001年抗性鑑定:中抗葉枯病。
產量表現:1999年列席河南省中晚粳組區域試驗,5點匯總,平均畝產稻穀654.1kg,比豫粳6號增產11.7%;2001年參加國家“中作93”組區試,平均畝產稻穀567.0㎏,比中作93增產8.2%,不顯著,居8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稻穀655.0 kg,比對照中作93增產22.1%,達極顯著水平,居9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4年參加河南省夏粳稻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稻穀563.2kg,比豫粳6號增產7.3%,居6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宜區域:河南沿黃稻區及豫南秈改粳區作一季春稻或麥茬稻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豫南稻區4月20日、豫北沿黃稻區5月上旬播種。每畝淨秧田播種量10-12kg,每畝大田用種1kg,秧齡30-35天。2、插秧規格:中肥田塊或小麥茬6寸×5寸,每畝兩萬穴;上等肥力田塊8寸×5寸或8寸×4寸,每畝1.8萬穴左右。每穴1-2株苗,每畝基本苗10萬左右。3、管理:基肥畝施碳氨和鈣鎂磷肥各40kg,氯化鉀7-8kg。插秧後一周,每畝5kg尿素拌除草劑撒施,分櫱盛期酌施尿素5-6kg,中低肥田塊酌情增加。每畝莖櫱數達到25-28萬排水曬田,曬田宜重不宜輕,7-10天為宜。抽穗後保持濕潤,收穫一周前斷水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