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出版社急社會之所需,及時編輯出版這樣一套網路叢書,對於讀者是幸運的,對於社會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對於決策人的眼光和遠見,深信能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都有所回報。
基本介紹
- 書名:兩個人和一種告別
-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開本:32開
- 品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作者:藺瑤 張堯臣
- 出版日期:200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1534136
作者簡介
張堯臣1981年10月出生,在上海虹口區度過最初的十年。先後就讀於上海市復興中學和建平中學。曾獲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免試直升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希望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
媒體推薦
《網路書系》 張頤武
張頤武
網路進入中國,並在這裡安營紮寨,雖不過短短几年時間,其發展趨勢卻相當驚人。它就像一種注射在中國大在地上的高級振奮劑,使我們的整個民族都煥發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人把它叫做“網路經濟”,也有人把它稱為“網路經濟”,也有人把它稱為“一種看不見的生意”,猶如一隻輕易看不見的手,把市場經濟搞活了。同時,它又讓人們的大腦開竅了!據有關方面統計數字預測,有可能21世紀將會是網路的世紀。也許,這真正到了科學造福於人類的時候了。最讓人高興的是,人們也充分地認識到了,科學在他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於網路,更是充當了其引導者的角色,不但能給人們快速地傳遞各種訊息,還能讓他們異地進行有效的諮詢、交談和交易,程式簡單而便利,既省去許多長途跋涉的勞累,又少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真是一舉多得,誰都能嘗到它的甜頭,所以,它愈來愈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它不僅僅是一種簡簡單單的社會現象,而是充分證明社會進步了,甚至還可以說是人們對科學的認識開始覺醒了。
當然,隨之而來的中國大眾網路文化也逐漸活躍起來,“上網”、“玩網咖”、“到網上聊天”等已不再是一些陌生或者時髦的話語,這不是語態失境,而是社會在開始轉型。在這個快節奏的轉型過程中,青年一代由於他們接受快、頭腦靈敏,所以他們受益也多。他們不僅在短期內獲得了世界各地的最新知識訊息,還增強了他們與全人類文化對話的真正能力。從調查方面看,網路文化自然要比傳統文化感覺更輕鬆,接受更方便,更適合於現代人的口味。因而,它獲得親睞也是很正常的,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畢竟,由內心革命給現代人的思想、生
活以及享受帶來的模式與以前已大不相同了,如果我們還以老眼光去看問題,以老一套去要求他們,不但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而且也是極不現實的。用社會學的觀點來說。只要是一種積極的現象,只要它對社會長遠發展有益,我們就應加以引導、扶持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使這一代人在未來世界裡,具有一種參與網路競爭的實力,做真正的網上強人。
再說到“網上文學”,它是這幾年發生的一件新鮮事物,由於它的形式集知識、娛樂於一體,與現代人的觀念、意識更接近,更能反映出現代人的心聲,所以許多人又稱它為“精神快餐”。它的產生也是有其背景的。現代人在電腦邊工作、學習的機會多了,時間長了,自然需要一種東西來進行調劑,換一句話說,就是需要一種更好的體息方式,於是“網上文學”就應運而生了。往往是輕輕鬆鬆打開來,邊閱讀、邊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遇到閱讀障礙還可以直接與作者交流,甚至還可以與作者共同探討,真是其樂融融。對於作者,也能及時得到讀者方面的反饋訊息,這對創作理所當然能帶來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的好處,“網上文學”最大優勢就在於它的短小、精悍,富有娛樂趣味,這對於作者就要求更高了。同時,由於它在體裁方面打破了許多界限,在文字方面更具娛樂魅力,情節方面更引人入勝,無論是敘事還是抒情均有其開放性和互動性,所以它更加貼近大眾。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又推動了文學的進步。
……
圖書目錄
相遇
17歲的邊緣
媽媽
第一個夏天
趙小姐
我是先知
小林
夢裡夢外
分家
金門大橋
離開虹口公園
文摘
翻譯成中文就是:一個人犯了罪就叫做罪犯,這不是廢話么?
我心裡直打鼓,但我還是忍著,
我心想要是我對這句話提出質疑,
必然有人會說我連基本常識也不懂。
答案對完了,我錯了不少。
羅先生又出名言——考試是為了學到新的東西,
你錯得越多,你就應該越高興。
我頓時有點傻了。
我倒成了現代的哈姆雷特了,
我該高興還是難過?
放學前,晶給了我一封信。
她給信的時候,習慣性地朝我淺淺一笑,
把我一下子從下午的昏昏欲睡中解救出來。
於是我趕緊理書包,準備回家看信。
看她的信基本上是我的快樂。
比起那些讓人反胃的英文講義要好上不知幾倍。
信上的字很漂亮,文字簡單而略顯幽默,
向我訴說一個禮拜來關於她自己的種種,
讀上去有一種騎在鹿背上小跑的感覺。
我也不知這樣的想法從何而來,但是真的。
我有一個奇怪的癖好,喜歡將她的信來回看,
生怕前幾遍看時遺漏了什麼,
即使沒有漏看,再看一遍也是開心的。
我自己覺得有點像錢鐘書筆下的方鴻漸,
我的態度可能與他很類似。
想到這兒,覺得自己很不好,
給自己一個栗子,把信收起來,
開始研究機械能守恆問題。
晶是我的同班同學。
但平日裡因為座位的關係向來和她沒有瓜葛。
真正接近是在高二學農的時候。
晶被委任為學農刊物《鄉澗餘音》的主編,
而我則因為略會一些文章排版和電腦列印,
被老師派給她當下手。
我當時有點心存不甘,
她倒是一副平易近人的領導模樣。
我也就沒怎么為難過她,基本上是說一不二。
那幾天來回奔波於學校與農場之間.
在學校搞出版印刷工作,再到農場搞發行,
讓一天辛苦勞動務農的同學也有精神上的收穫。
這一來倒是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一下子覺得自己乾的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工作,
於是受誰領導也就無所謂了。
何況事後證明晶不僅一點主編架子也沒有,
而且很樂於和平民打成一片。
記得是她建議我在晚餐時在牛肉拉麵里多加一個荷包蛋,
還說不然會餓的。
我照她說的做了,
果然那天夜裡我沒再想吃別的東西。
如此這般,我們順利地完成任務。
後來她開始半開玩笑地稱我為同事。
她沒有稱呼我是下手或打雜的,這點讓我挺高興。
對她的初印象應該是極其不錯的。
一個月後,是聖誕節,我寄給晶一張賀卡。
上面講了一些不著邊際的傻話,具體什麼也忘了。
大意是我一直覺得有許多話想跟她講,
只是尋不到機會和理由。
說實話我當時也沒抱什麼特別的想法,
只是隨手寫寫罷了。
誰想她回卡時說,
如果沒有機會講的話,那就寫信罷。
這下可是給了我一個不小的震動,
說實話那時心裡隱約是高興的。
我依稀想起了這樣的話:寫信的時候,
總覺得這是慰情聊勝於無,比上不見面,
到了見面許多話倒講不出來,想還不如寫信。
雖說這不是一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