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似蟹甲草
- 學名:Parasenecio ambiguu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族:款冬亞族 Subtrib. Tussilaginae
- 屬:蟹甲草屬 Parasenecio
- 組:小山蟹甲草組 Sect. Koyamacalia
- 種:兩似蟹甲草
- 分布區域:中國河北、山西、河南、陝西
- 系:兔兒風花系 Ser. Ainsliiflori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具多數鬚根。莖單生,高80-150厘米,直立,具縱條棱,下部被疏毛或無毛,上部特別在花序枝被貼生短柔毛。葉具長柄;葉片多角形或腎狀三角形,長15-20厘米,寬15-20厘米,掌狀淺裂,裂片5-7,寬三角形,頂端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有具小尖的波狀疏齒;葉脈5-7條,側脈叉狀分枝,上面綠色,被疏短毛,後變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葉柄無翅,長10-18厘米,無毛,上部葉漸小,具短葉柄,最上部葉狹卵形,苞片狀,全緣或有疏細齒。
頭狀花序小,極多數,在莖端和上部葉腋排列成有分枝,長達10厘米的寬圓錐花序,無或近無花序梗,基部常有1鑽形小苞片;花序軸被短毛或下部近無毛。總苞圓柱形,長約5毫米,寬l毫米;總苞片3,稀4,近革質,線形,頂端鈍,被髯毛,邊緣膜質,具明顯條紋,外面無毛。小花3,花冠白色,長4-5毫米,管部細,短於檐部,檐部寬管狀,裂片披針形;花葯伸出花冠,基部具長尾;花柱分枝外彎,頂端截形,被乳頭狀微毛。
瘦果圓柱形,長3-4毫米,淡褐色,無毛;冠毛污白色或變黃褐色,長4-5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2400米的山坡林下、林緣或灌叢、草坡陰濕處。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河北(內丘、太行山南部)、山西(五台、興縣、婁煩、陽曲、沁縣、陵川、永濟、芮城)、河南(盧氏、洛寧、欒川、嵩縣、靈寶、信陽、寶豐、商城、豫東)、陝西(華山,太白山、終南山、佛坪、留壩、戶縣、寧陝)。模式采自陝西寧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