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粵詩1》主要內容:海客凌波,辭生奇麗,幽閨望月,情系淼溟。遂使嶺表騷壇,別闢蹊徑,既承中原統緒,亦注百粵宗風,從此藝苑添我新花,詩海漸開一脈。洎明初南園五子,名噪於前,清代嶺南三家,振響於後。而歷代詩家,筆墨馳騁,韻光四射。鄉土秀士,低吟而吐屬輕圓,北來遷客,悲歌而磊落慷慨。水乳交融,花雨繽紛,雅俗貫通,砉開新境。爾乃南蠻鴃舌之區,競變文採風華之藪。可爭雄於上國,可比肩於齊楚。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粵詩1
- 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
- 頁數:549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
- 作者:陳永正 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624018X, 978753624018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全粵詩1》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陳永正,嶺南文獻研究室主任、廣東省書協主席、中國書協第四、五屆副主席
(1941.12——),字止水,號沚齋。男,原籍廣東茂名,世居廣州。1962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任廣州市第三十六中學語文教師。1978年考取中山大學中文系古文字專業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現為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華南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1941.12——),字止水,號沚齋。男,原籍廣東茂名,世居廣州。1962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任廣州市第三十六中學語文教師。1978年考取中山大學中文系古文字專業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現為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華南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圖書目錄
序
前言
凡例
卷一
先秦
南海仙人祝辭
漢
越人土風歌
漢雙魚銅洗銘
漢元光鏡銘
漢尚方鏡銘
漢王氏鏡銘
漢青蓋鏡銘
漢宜文章鏡銘
東漢銅鏡銘
漢五銖錢銅範銘
楊孚
郭蒼
交吐合浦民為賈琮歌
徐聞諺
牟融
漢獻帝時人為鄧盛語
三國
吳永安五年鏡銘
卷二
晉
西晉永嘉五年墓碑銘
西晉永嘉間墓磚銘
西晉永嘉五年基磚銘
西晉永嘉間基磚銘
西晉永嘉五年墓碑銘
西晉永嘉磚銘
西晉永嘉磚銘
西晉永嘉磚銘
西晉永嘉碑銘
西晉永嘉六年磚銘
西晉建興三年墓磚銘
葛洪
東晉泰寧三年墓碑銘
黃野人
廣州人謠
義熙初童謠
又義熙初謠
颶風諺
楊桃諺
南土人為牡蠣語
泡魚蒿豬諺
南北朝
王叔之
清遠道士
歐陽威德政碑銘
劉刪
南海俗諺
卷三
隋
蘇玄朗
隋故太原王夫人墓志銘
前陳散騎侍郎劉府君墓銘
大隋儀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銘
玄卿鏡銘
唐
廉州邑人為顏游秦歌
廣州韶州軍中謠
唐故順政郡君許夫人墓志銘
陳政
陳集原
唐照日菱花鏡銘
唐龍鸞異獸鏡銘
唐馬氏摹漢宜子孫鏡銘
唐鍊形神冶鏡銘
唐如見故人鏡銘
唐光流素月鏡銘
唐走獸紋鏡銘
卷四
陳元光
卷五
釋惠能
卷六
釋法海
南海女子
廣州三樵歌
卷七
張九齡一
卷八
張九齡二
卷九
張九齡三
卷一0
張九齡四
卷一一
釋元
何仙姑
高力上
袁氏
七歲女子
張隨
釋希遷
張羅
釋寶通
釋本空
釋如會
張仲方
張碧
青霞子
劉軻
尉佗鬼魂
連山郡復乳穴謠
盧眉娘
南溟夫人
盧宗回
廖有方
廣利王女
卷一二
鄭愚
莫及芝
口斯
黎瓘
軒轅集
……
前言
凡例
卷一
先秦
南海仙人祝辭
漢
越人土風歌
漢雙魚銅洗銘
漢元光鏡銘
漢尚方鏡銘
漢王氏鏡銘
漢青蓋鏡銘
漢宜文章鏡銘
東漢銅鏡銘
漢五銖錢銅範銘
楊孚
郭蒼
交吐合浦民為賈琮歌
徐聞諺
牟融
漢獻帝時人為鄧盛語
三國
吳永安五年鏡銘
卷二
晉
西晉永嘉五年墓碑銘
西晉永嘉間墓磚銘
西晉永嘉五年基磚銘
西晉永嘉間基磚銘
西晉永嘉五年墓碑銘
西晉永嘉磚銘
西晉永嘉磚銘
西晉永嘉磚銘
西晉永嘉碑銘
西晉永嘉六年磚銘
西晉建興三年墓磚銘
葛洪
東晉泰寧三年墓碑銘
黃野人
廣州人謠
義熙初童謠
又義熙初謠
颶風諺
楊桃諺
南土人為牡蠣語
泡魚蒿豬諺
南北朝
王叔之
清遠道士
歐陽威德政碑銘
劉刪
南海俗諺
卷三
隋
蘇玄朗
隋故太原王夫人墓志銘
前陳散騎侍郎劉府君墓銘
大隋儀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銘
玄卿鏡銘
唐
廉州邑人為顏游秦歌
廣州韶州軍中謠
唐故順政郡君許夫人墓志銘
陳政
陳集原
唐照日菱花鏡銘
唐龍鸞異獸鏡銘
唐馬氏摹漢宜子孫鏡銘
唐鍊形神冶鏡銘
唐如見故人鏡銘
唐光流素月鏡銘
唐走獸紋鏡銘
卷四
陳元光
卷五
釋惠能
卷六
釋法海
南海女子
廣州三樵歌
卷七
張九齡一
卷八
張九齡二
卷九
張九齡三
卷一0
張九齡四
卷一一
釋元
何仙姑
高力上
袁氏
七歲女子
張隨
釋希遷
張羅
釋寶通
釋本空
釋如會
張仲方
張碧
青霞子
劉軻
尉佗鬼魂
連山郡復乳穴謠
盧眉娘
南溟夫人
盧宗回
廖有方
廣利王女
卷一二
鄭愚
莫及芝
口斯
黎瓘
軒轅集
……
文摘
由左至右者
光耀日菱,芳照室清。(一)耀日菱芳,照室清光。(二)日菱芳照,室清光耀。(三)菱芳照室,清光耀日。(四)芳照室清,光耀日菱。(五)照室清光,耀日菱芳。(六)室清光耀,日菱芳照。(七)清光耀日,菱芳照室。(八)
由右至左者
清室照芳,菱日耀光。(一)室照芳菱,日耀光清。(二)照芳菱日,耀光清室。(三)芳菱日耀,光清室照。(四)菱日耀光,清室照芳。(五)日耀光清,室照芳菱。(六)耀光清室,照芳菱日。(七)光清室照,芳菱日耀。(八)
丙、八花左旋讀法
自正中下面之“篇”字起至“詞”字止,每句四字,兩句一韻,均為“四支”韻。讀之如下:篇章隱約,雅合雍熙。鉛華著飾,盡瘁妍媸。旋軀合配,懿德章施。宣光炳耀,列象標奇。先人後己,閱禮崇詩。懸堂象設,啟恆光馳。傳芳遠古,照引毫釐。堅惟瑩徹,跡異磷緇。連星引月,藻振芳垂。妍齊錦繡,色配漣漪。虔思早暮,守謹閨闈。圓虛配道,象罔齊儀。
光耀日菱,芳照室清。(一)耀日菱芳,照室清光。(二)日菱芳照,室清光耀。(三)菱芳照室,清光耀日。(四)芳照室清,光耀日菱。(五)照室清光,耀日菱芳。(六)室清光耀,日菱芳照。(七)清光耀日,菱芳照室。(八)
由右至左者
清室照芳,菱日耀光。(一)室照芳菱,日耀光清。(二)照芳菱日,耀光清室。(三)芳菱日耀,光清室照。(四)菱日耀光,清室照芳。(五)日耀光清,室照芳菱。(六)耀光清室,照芳菱日。(七)光清室照,芳菱日耀。(八)
丙、八花左旋讀法
自正中下面之“篇”字起至“詞”字止,每句四字,兩句一韻,均為“四支”韻。讀之如下:篇章隱約,雅合雍熙。鉛華著飾,盡瘁妍媸。旋軀合配,懿德章施。宣光炳耀,列象標奇。先人後己,閱禮崇詩。懸堂象設,啟恆光馳。傳芳遠古,照引毫釐。堅惟瑩徹,跡異磷緇。連星引月,藻振芳垂。妍齊錦繡,色配漣漪。虔思早暮,守謹閨闈。圓虛配道,象罔齊儀。
序言
華夏文明,以詩為盛。風騷啟其源流,李杜張其大纛。千百年詩淵詞海,浩浩乎浸潤九州島,億萬人激吭高吟,裊裊兮金聲玉振。雅澤綿綿,疊代傳芳,詩國泱泱,寰球無兩。惟周秦之世,粵人遠處炎方,隅居嶺外。漠晉以前,風氣未開,徒聞哳嘲之山笛,空負早春之梅柳。漢晉以還,雖初被風教,尚未可以言詩,偶有篇什,亦已塵湮星散。迨唐代張曲江開文獻之宗,舉風雅之旗,接中土之天聲,攬嶺表之芳潤。於是雲山珠水,盡入詩懷,雁聲漁火,都成雅調。或有流寓羈旅,仗劍囊書,崎嶇激彼豪雄,瘴癘添其鬱勃。或有羽客緇流,青燈黃卷,松風寫入怨懷,清泉滌其俗慮。常諷詠而蘊煙霞,時長歌以紆忠悃。海客凌波,辭生奇麗,幽閨望月,情系淼溟。遂使嶺表騷壇,別闢蹊徑,既承中原統緒,亦注百粵宗風,從此藝苑添我新花,詩海漸開一脈。洎明初南園五子,名噪於前,清代嶺南三家,振響於後。而歷代詩家,筆墨馳騁,韻光四射。鄉土秀士,低吟而吐屬輕圓,北來遷客,悲歌而磊落慷慨。水乳交融,花雨繽紛,雅俗貫通,砉開新境。爾乃南蠻鴃舌之區,競變文採風華之藪。可爭雄於上國,可比肩於齊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