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北大版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北大版

作 者:(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著,吳象嬰 等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 數:全兩冊 開 本:16k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價:96.00元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著 北大版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作 者:(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著,吳象嬰 等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 數:全兩冊 開 本:16k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價:96.00元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作為全球史觀的代表作,對於中國讀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全球通史》摒棄了西方傳統的世界歷史的闡釋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現)代”的“三分法”,將整個人類歷史的演進劃分成兩個基本的階段,即1500年以前諸孤立地區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西方的興起並占優勢的世界。這樣一種劃分方法對許多中國讀者來說是不習慣的,因為大多數中國讀者已經按照“三分法”形成了自己對歷史的思維定勢。但這樣一種劃分卻有利於消除中國讀者頭腦中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之間的“時間位差”,把對中國歷史的理解和認識真正融入到對整個世界歷史的理解和認識中去。眾所周知,“上古—中古—近代—現代”是中國歷史學家對世界歷史最為常見的階段劃分,也是從前蘇聯移植過來的一種世界歷史闡釋體系,實際上是西方學術界“三分法”的變種。它無視“中世紀”只是歐洲乃至西歐獨有的歷史經歷這樣一種事實,而將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鑲嵌到一個統一的框架之中,同時也把中國歷史的階段劃分置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1840年開始的中國“近代”要比世界歷史上的“近代”晚幾百年。中國人由此不得不按照中國與世界兩個不同的時間表來理解中國的過去與世界的過去。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無意這樣為難我們。它也使用“中世紀”這樣的概念,但主要用於描述歐洲的歷史進程及其與歐洲以外地區歷史進程的比較,而不是要把各地區的歷史整齊劃一。換言之,它沒有設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評價世界各地區的歷史進度。實際上,當代多數西方學者都已拋棄了傳統的“三分法”,承認“歷史在這個星球上不是按同一個速度進行的”,“三分法”存在著清晰的歐洲中心論偏見。正如美國學者威廉·邁克高希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所指出的:“世界上大多數人口不是基督徒,並且只有亞歐大陸的最西端屬於羅馬帝國。一個帝國崩潰後,出現的是一個影響全體的但無帝國疆界的宗教,在後來是它的分裂及由一個世俗的秩序取而代之,這種經歷對於西方社會是獨一無二的。其他社會的歷史表現出一種不同的模式。”但是,對於“三分法”的否定並沒有阻礙西方學者在世界歷史分期上進行的不懈努力。實際上,多少年來,西方學者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上一直在做不同的努力,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探求整個世界歷史進程中時間與空間的契合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