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3月31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貿促會發布了《全球經貿摩擦指數(2021年)》報告。
報告顯示,2021年印度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月均值最高,美國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在2021年12個月中有10個月處於高位。中國與日本、韓國、印尼等國處於中低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經貿摩擦指數(2021年)
- 發布時間:2022年3月31日
發布背景,主要內容,內容解讀,
發布背景
為幫助我國企業有效應對經貿摩擦,提供風險預警和決策支持,中國貿促會對20個國家(地區)的經貿措施進行了系統跟蹤,定期發布《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報告。共發布月度報告20期,年度報告2份。
主要內容
報告顯示,在20個國家(地區)中,2021年印度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月均值最高,為468;其次是美國,為257;阿根廷排名第三,為187。此外,歐盟、巴西和英國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月均值處於高位,分別為129、127 和117;俄羅斯處於中高位;加拿大處於中位;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中國處於中低位;其他7個國家處於低位。
2021年,美國、印度、歐盟和巴西4 個國家(地區)一半及以上月份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均處於高位。其中美國12個月中有10個月處於高位,印度有9個月處於高位。
內容解讀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於毅介紹,本次發布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2021年)》有幾個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全球指數同比穩中有降,但較大經濟體間經貿摩擦仍呈上升趨勢。2021年,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有6個月處於高位,同比減少3個月;印度、美國、阿根廷、歐盟、巴西和英國的月均值處於高位。國外對華經貿摩擦指數有11個月處於高位;阿根廷、美國和日本等7個國家月均值較2020年明顯上升。
二是各類措施的實施在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差異較大,服務於國家製造業、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的意圖更加明顯。已開發國家(地區)採取更多的產業補貼、投資限制和政府採購措施。美國、歐盟、英國、印度、巴西和阿根廷對國內貿易救濟法規進行了修訂,重點加強貿易救濟執法。進出口限制措施成為西方國家對華採取措施的主要工具。
三是受經貿摩擦影響的行業領域覆蓋廣泛。20個國家(地區)發布經貿措施影響產品的覆蓋範圍高達92.9%,較2020年略有收窄,涉及農產品(6.260, 0.07, 1.13%)、食品、化學品、藥品、機械設備、運輸設備、醫療設備以及特殊交易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