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的影視形象傳播

全球化時代的影視形象傳播

《全球化時代的影視形象傳播》是2012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蓋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化時代的影視形象傳播
  • 作者:蓋琪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3月1日
  • 頁數:170 頁
  • 定價:26.00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4365873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目錄,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 全球本土化時代的他者與自身
第一章 總論:何謂“中國影視藝術民族審美文化形象的建構”
第一節 解題:本書的概念層級與研究範圍
一、關於“藝術形象”
二、關於“民族審美文化”
三、關於“藝術的民族審美文化形象”
四、關於“中國影視藝術民族審美文化形象的建構”
第二節 研究闡述:本論文的方法論設計、研究起點與論述架構
一、本論文的方法論設計——對傳媒藝術“藝術屬性”與“傳播屬性”的共同關注
二、本論文的研究起點——影視民族性研究與國家/民族媒介形象研究
三、本論文的文本選擇與論述架構——以“建構”為核心的前瞻性分析
第二章 歷史與現實的互動籲求:聚焦“影視藝術民族審美文化形象的建構”
第一節 走過百年歷程的“中國影視藝術民族審美文化形象的建構”
一、1905—1949:在影像中確立民族身份與民族尊嚴
二、1949—1980: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影像文化的現實離散與精神感應
三、1980—2010:當代傳媒藝術場域中的“想像的審美文化共同體”
第二節 21世紀,伴隨著GDP的驕傲感,我們的文化自信在何處?
一、“我們是誰”: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文化身份與文化個性
二、“我們為什麼值得尊敬”: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魅力與價值引力
第三章 自我的呈現與嬗變:典型符號層面的“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
第一節 作為民族審美文化形象的“域”
一、影像北京:政治記憶與平民話語精神的交響
二、影像上海:華人世界的“上海灘懷舊”情結
三、影像香港:擬像城市的身份迷失與精神形塑
四、影像台北:東方都會的成長之痛與人情之美
第二節 作為民族審美文化形象的“人”
一、承擔與俯瞰——中國影視藝術對女性形象的建構
二、堅守與創新——中國影視藝術對英雄形象的建構
第三節 作為民族審美文化形象的“物”
一、信仰凝鑄——作為民族精神地標的“物”
二、情思流轉——承載民族生活靈韻的“物”
第四章 價值的耙梳與整合:核心意義層面的“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
第一節 民族的集體記憶:歷史的尷尬與重建
一、歷史框架上的“記憶裂痕”
二、“集體記憶敘事”中的“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
第二節 民族的秩序倫理:生存的困境與救贖
一、現代性追求下的“秩序焦慮”
二、“秩序倫理敘事”中的“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
第三節 民族的幸福觀和精神歸依:心靈家園的失落與再尋求
一、消費主義時代的“幸福幻景”
二、“幸福寓言”中的“民族審美文化形象”
第五章 症候分析與對策展望:當前“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的缺欠與突圍
第一節 “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巨觀戰略思想的缺席與建立
一、“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巨觀戰略思想缺席的症候分析
二、對建立“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巨觀戰略思想的具體建議
第二節 “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中觀價值認同的混亂與引導
一、“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中觀價值認同混亂的症候分析
二、對解決“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價值失范狀態的具體建議
第三節 “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微觀修辭操作的失策與調控
一、“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微觀修辭操作失策的症候分析
三、對化解“民族審美文化形象建構”修辭操作失策行為的具體建議
結語語境意識、問題意識與學術使命感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內容簡介

在傳媒全球化的過程中,雖然存在著種種失衡與不平等,但是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每一個國家和民族、每一種文化都擁有同樣的傳播機會和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國際形象如何是取決於我們自己,關鍵是國內傳媒要學會用國際社會所能接受的傳播方式、語言、角度來塑造自己的國際形象。

作者簡介

蓋琪,1979年生,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自覺富於學術與實踐的雙重激情,因而一直致力於學理思考與藝術傳播實踐的充分融會。迄今為止公開發表專業性學術論文十餘篇。獨立撰寫研究課題二十餘萬字;同時歷任新聞記者、欄目編導、紀錄片導演、綜藝晚會撰稿、電視劇策劃各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