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心活動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需要全面最佳化社會心理環境、開展面向全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構社會心理支持系統、完善精神衛生服務網路;另一方面,還需要居民自身自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心理素質,參與心理互助,主動利用心理服務資源,才能最佳化心理素質、防治心理問題、矯治精神障礙,從而全面維護居民的精神健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民健心工程
- 外文名:Heart health project
全民健心的含義
實施全民健心工程的途徑
實施全民健心工程的必要性
實施全民健心工程的意義
中國全民健心網
全民健心宣傳語
心理健康已經不再是奢侈品,也不應僅僅作為裝飾品,已經成為現代全體人的必需品,需要全民健心——肖漢仕
情緒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
意志多一點堅強,少一點脆弱;
行為多一點理智,少一點衝動;
人生多一點成功,少一點失敗。
最佳化全民的心理素質
維護全民的心理健康
全方位最佳化社會心理環境
面向全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建構全面的心理衛生服務體系
依靠全民的積極參與
——摘自肖漢仕的論文“全民健心的必要性、途徑及功能”
相互計較,弊多利少;
互不相讓,兩敗俱傷;
相互共情,心理平衡;
相互悅納,關係融洽;
相互感恩,實現共贏。
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
用最多的夢想面向未來。——肖漢仕
適當攀比,避免自討苦吃;
從實出發,避免自以為是;
實事求是,避免主觀臆斷;
全面分析,避免內疚埋怨;
客觀預測,避免擔驚受怕;
理智應對,避免衝動逃避。
雖不能改變事實,但可改變看法;
雖不能支配他人,但可控制自己;
雖不能依賴別人,但可依靠自我;
雖不能改變容貌,但可露出笑容;
雖不能左右天氣,但可改變心情;
雖不能決定先天,但可改變後天;
雖不能預知明天,但可利用今天;
雖不能改變過去,但可決定現在;
雖不能決定結果,但可掌握過程;
雖不能樣樣成功,但可盡力而為;
雖不再擁有童年,但可保持童心;
雖不能決定壽命,但可決定幸福。
關於實施全民健心工程的建議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居民精神健康問題的社會學研究”主持人,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肖漢仕博士)
一、全民健心 勢在必行
有關調查與現實表明,居民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焦慮、抑鬱、憤怒、牢騷、煩惱、悲觀、失落等消極情緒較為普遍,心理壓力較大,不少人的挫折感、不公感、鬱悶感較為強烈。這一心理現象很容易引發嚴重的心理障礙與不良行為甚至群體性事件。它不僅影響居民的心身健康、人際關係、工作效率、生活質量以及社會適應,而且也容易引發個體和群體性不良行為,影響社會心態的和諧,威脅著社會的安定,制約著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要想遏制心理問題嚴峻化的趨勢,實現國家十七部委提出的精神衛生工作的目標,需要實施全民健心。
全民健心是以最佳化全民的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為直接目的,以面向全體居民,全方位最佳化社會心理環境、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構完善的社會心理支持與服務體系、全體居民主動參與為途徑的實踐活動。
全民健心,是一項利民、益社會的奠基工程,不僅為居民心理健康、人生幸福、社會適應奠定必需的基礎,而且有益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與文明。因此,不應該將其當做奢侈品,也不應僅僅作為裝飾品,應該將其視為民眾與政府的必需品,建議黨中央和國務院將其提上黨委與政府的議事日程,實施全民健心工程,為建設幸福、和諧、穩定的國家奠定必需的心理基礎。
二、如何實施全民健心
心理健康狀況主要取決於社會心理環境的優劣、社會心理支持系統的有無、精神衛生服務的質量以及自身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心理保健能力的強弱、加上自身對社會心理服務資源是否有效利用。為了達到促進全民心理健康的目的,應該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需要在黨委和政府領導下,部門協作、全面動員、面向全體、全民參與、全方位最佳化、全方位滲透、全方位服務。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社會必須多管齊下、全民應該積極參與。不能依靠單純的行政手段或居民的自發行為;不能單純依靠衛生等某一個部門,需要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不宜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限於學校,需要落實於各行各業、貫穿於全體居民的終生;不宜局限於對精神障礙患者的防治,還要注重居民心理素質的最佳化,將維護心理健康與促進心理發展有機結合。
為此,特建議:
(一)最佳化社會心理環境
注重以人為本,將人文關懷深入於“心”,落實於居民心理需要的合理滿足。
通過改善民生以減輕居民的生存壓力,通過加速民主化進程,豐富文化生活,在管理法制化的同時也注重人性化,最大限度揚優抑劣。
將居民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需要的滿足納入社會管理的目標體系,將民眾的滿意度、幸福指數納入各級管理者的考核指標。
在重大決策出台前,對有關對象的心理反應及行為傾向進行預測與預警,納入風險評估,做好心理輔導,減少心理傷害,以預防群體性問題行為的發生。
(二)面向全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普及,同時儘快普及向全社會,面向全體居民實施心理教育,彌補心理衛生常識的欠缺,幫助其樹立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緒調適能力、壓力管理能力、行為自控能力。擁有心理不生病的智慧,實現自我預防、自我識別、自我調適、主動求助,學會心理保健。
(三) 組織居民開展心理互助
居民心理互助是指居民在交往過程中心理方面的相互幫助,體現在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鼓勵、相互理解、相互悅納、相互共情、相互信任、相互感恩,避免相互冷漠、仇恨、鄙視、貶低、諷刺、拆台、計較、厭惡、懷疑、抱怨。
各級幹部要學會做民眾的知心朋友與心理顧問,組建並利用心理志願者隊伍,使居民心中的不快有處宣洩、苦惱有人傾聽、憂愁有人排解、困惑有人解釋、壓力有人緩解、委屈有人理解、困境有人幫助、心理矛盾時有人參謀、行為衝動時有人提醒,從而形成廣泛的社會心理支持系統。
這一系統的建構需要社會將其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形成以助人為榮、助心為樂的氛圍。將心理幫助方法的指導納入學校教育、員工培訓、公務員考核、技能提升的內容,將心理關懷作為爭先創優的評價指標。
(四)完善精神衛生服務網路
一方面,重視精神病專科醫院的建設,發揮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作用,以提高精神障礙的康復率。
(五)調動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全民健心有賴於全民積極參與。需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宣傳等形式,樹立培育心理素質與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調動全體居民的積極性。自覺加強心理修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參與心理互助活動,主動尋求心理支持。
為將這一創新性工作落到實處,具體建議:
1、國家成立全民健心工程領導小組。
2、成立全民健心研究與指導的專業機構。
3、建議將5月25日(吾愛吾諧音)作為我國全民健心日。